海南话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海南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社会。海南岛原先没有人居住,大约在3000多年前,古百越族的一支从两广横渡琼州海峡到达海南岛,这就是今天黎族的祖先。后来,汉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相继移居海南,逐步形成海南今天多民族聚居社会。经过历史演变,各民族的某些特征在不断被同化,但是作为本民族最基本特征的方言被世代保留和延续焉。形成了今天众多的海南方言。

海南话是闽语的一个分支,原属闽语的分支之一的闽南语,后海南话从闽南语中分出,称琼文语,分类级别与闽南语等平行。全省有500多万人使用,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0%,是海南使用最广泛,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主要分布在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及香港、台湾的一些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不同的地方,海南话的语音和声调有所不同,但相互之间一般均可通用对话。海南话通常以文昌口音为标准音,海南各地广播、电视的海南话播音以及招考的海南话播音员一般也以文昌口音为标准音。海南的传统琼剧也以文昌口音为唱腔。

海南话有一套全国独有的吸气音(或称之为“内向爆破音”)[b<]、[d<]、[g<](在国际音标里,[<]是吸气音的标志)。在普通话和全国各种地方方言的发音系统里,全部音素都是呼气音(在特殊情况下的感叹字“啧“是例外)。由于元音(韵母)都是呼气音,声母用吸气音说话难度很大。因为这意味着在发一个音节的过程中,要先短暂吸气发出声母,然后才呼气发韵母,这么一吸一呼十分麻烦,不是从小训练,很难掌握。另外,非洲少数地区、我国个别地方的方言也有吸气音。但都是“不完整”(不成系统)的;全世界就只有海南话有一整套“完整”的吸气发音系统,十分珍贵。最典型的发音如,[b<]波[b<o],[d<]刀[d<o],[g<]歌[g<o],一般不是从小在海南话语境中长大的话,很难学得来,学得准。所以一般成年人很难学得很好,不过有一些地区的人由于母语发音有些相近,学起来还是很准确的,如广东人,福建人。

在词汇语法方面,海南话最明显的是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词语。如“禾(稻子),索(绳子),面 (脸),箸(筷子),行(走),走(跑),耍(玩)”。还有一些具有本方言特色的词,如"目仁(眼睛)目汁(眼泪)"等。

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黎族的语言有本地、美孚、加茂等5个方言。全省有110万人使用,是海南少数民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琼中、保亭、陵水、白沙、东方、乐东、昌江等7个自治县和三亚、五指山两市。

临高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比较接近壮语。海南约有5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临高县境内和海口市西郊的长流、荣山、新海等地。

儋州话属汉藏语系汉语粤方言系统,海南约10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市北部、西部地区以及昌江、东方市的沿海一带地区。

军话属汉藏语系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据史书记载这是古代从大陆迁来海南的兵士和仕官留下的语言。海南约有1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东方、儋州、三亚的部分地区。

迈话属粤语方言系统,比较接近于广州话,主要分布在三亚市的崖城和水南地区,使用人数不多。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使用人数约5万余人,是海南苗族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的琼中、白沙、保亭、通什等民族自治地区。

回辉话的系属目前学术界尚未定论。是海南回族的语言。约有6000余回民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亚回辉、回新两村。

村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跟黎语比较接近,使用人数约10万人,主要分布在东方、昌江两县的昌化江下游两岸。

客家话客家方言。仅三亚港附近的汉族水上居民使用。

此外,解放后特别是海南设为经济特区以来,从大陆迁来海南的外地居民中,也有使用白话、客家话、潮州话、浙江话、云南话、福建话、上海话、北方话等语言的人群体。

客家话 在儋州市 那大 还有南丰镇 俄曼地区 也有使用~~一些词的发音和外省的差不多···就是语调不一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