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珍本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清乾隆年间选刻《四库全书》珍本,武英殿采用活字印刷,共刻木活字25万余个,乾隆定名为"聚珍版",所印图书遂称武英殿聚珍本。后来各地官书局也仿聚珍版印书,被称为"外聚珍",而武英殿活字本被称为"内聚珍"。

指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以后,武英殿用木活字刊印的书籍。又称武英殿聚珍本。当时管理武英殿刻书事务的四库馆副总裁金简,鉴于所刻书籍繁多,雕刊不易,建议用活字印行,就刻木质单字二十五万余个。乾隆以活字与死字对称不雅,改称聚珍。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共印成一百三十四种,连先前雕版刻印的共一百三十八种,这就是《聚珍版丛书》的最足本。每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版心白口,口下右方有校勘官姓名。嘉庆年间又用活字排印了一些书,行款版式与乾隆印本有所不同。版心下没有校勘人姓名,世称聚珍版单行本。后来浙江、江西、福建等省的布政使衙门,都有照武英殿聚珍本复刻印书,也称聚珍本。这些书虽名为聚珍,实是雕版,不是活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