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瑞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相邻于其昌廊西侧,明代建筑,风格简朴。原是清初华亭(松江)人朱椿任江西巡抚届满回归故里后载松江城西仓桥附近购得宅第, 1984 年迁于方塔园。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架,为扁作厅堂之式。厅有一特色:“一梁四柱”系为十分罕见得上等木材“金丝楠木”,故民间又称此堂为“楠木厅”。厅内结构简明、流畅、古雅,摆设实为松江地区典型的明代建筑。

1990 年,兰瑞堂辟为“明朱舜水纪念堂”。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所书得“存古映今”高悬于堂对面大门的上方,寓意深远。朱舜水,名之瑜,字楚与,到日本后,字鲁与,号舜水,以号行。明代人,生于浙江余姚,少年时抱着经世之才,由余姚辗转钱塘到松江,考中松江儒学生,受业于几社成员朱永佑和张肯堂之门。朱永佑,松江华亭人,抗清英雄,曾居住于方塔园内,他经常教导他的学子们以“学问做人”。朱舜水后拜吴钟峦为恩贡坐师,提督苏松等处学政推荐他为“文武全才第一名”赴礼部任职,他坚决拒绝。以后朝廷又多几次奉诏特征,均坚辞不受。后因与几社领袖陈子龙组织义军抗清失败而到日本。日本水户藩主德川国光待以宾师之礼,安排他讲学授徒,向他们介绍中国的建筑、器物以及衣冠等各门技艺,且绘图制型,以助其详知构造和制作的原理。后来日本编纂《大日本史》,特请朱舜水参与。之后以此书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水户学”(即“天宝学”),均反映了朱舜水学说的遗绪,影响所及,直至“明治维新”。朱舜水的著作,均留在日本,并被陆续编印出版,流传很广,有效地促进了日本学术的发展。康熙二十一年( 1682 年),朱舜水在日本长崎逝世,时年八十三岁,日本谥为“文恭先生”称号,立祠祀之,至今,日本民间仍有多种纪念朱舜水的活动。 1985 年 7 月,兰瑞堂被公布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