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胭脂河胭脂河,位于溧水县城西约4公里处,是明代在胭脂岗上开凿的一条沟通秦淮河与石臼湖的人工运河。它南起洪蓝埠,北至秦淮河,长约7.5 公里。
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为了使苏南、浙北的粮草避开长江风险安全运到南京,开凿了胭脂河,作为内河漕运。胭脂河工程需要在一条长约5公里、高25~30 米的胭脂石岗上开凿,在爆破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工程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据《溧水县志》记载,开山时先用铁钎在岩石上凿缝,将麻嵌入石缝中,浇以桐油,点火焚烧,待岩石烧红,泼上冷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其开裂,然后将石块撬开,搬运出去。“焚石凿河”使得山岗岩石夹杂着紫红,犹如妇女用的胭脂,胭脂河之名便由此而来。其实,这是由于岩石中含有的铁质被氧化的结果。
在胭脂河上,有一巨石凌空而架,横跨两岸峭壁上,这是当年开掘时巧妙设计的“天生桥”。胭脂河开凿时,工匠们巧妙地将两处石质最硬、地势最高的地方留下来作为桥,将巨石下方凿开石孔以通舟楫,著名的天生桥由此而来。据《溧水县志》记载:“在河上以巨石面留为桥,中凿石孔十余丈,以通舟楫,桥因势而成,故名天生。”天生桥长34米,宽9米,厚8.9米,桥高35米。运河上留石为桥,为中外罕见,现天生桥已成为溧水境内的一大奇景。
传说李新开凿胭脂河石岗段时,“役而死者万人,太祖微行至,立诛之,以报役死者。”至今天生桥河东岗阜之下,尚有万人坑遗址,即当年役死者丛葬之所,今名为荷花塘。开河时巨石,大者重十余吨,犹散置两岸。游此者凭吊遗痕,缅怀往事,不胜感慨。
2、剧名……胭脂河越剧古装剧。包朝赞于1989年编剧。
写胭脂河畔第一美人彩莲姑娘善良聪慧,艺压群芳,与将门之子凌云喜结连理。新婚三朝,风云突变,凌家遭奸臣陷害,大难临门,凌云叔父凌冰为求脱身,计逼彩莲隐瞒真情,已婚再嫁,去与奸臣之子刘文龙成亲,以骗取路牌,逃遁边关。谁料洞房泄密,彩莲命危旦夕。刘文龙知情后,心生恻隐,暗助彩莲,义结兄妹。后凌家复出,凌冰绝情,刘文龙代父受过,惨遭株连。彩莲大义凛然,甘愿与刘文龙生死相随……
杭州越剧院一团首演,导演许朝榜,作曲谭声贤,舞美许希稷。主演陈晓红、韩梅春、陈春英、陈瑞鸿(陈昕其)。浙江省第四届戏剧节获奖剧目。发表于浙江《戏文》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