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施从云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安徽桐城
出生年月:1880年
牺牲日期:1912年
少时入私塾读书,稍长助父务农。1900年离乡入天津镇台吴化纯部。1904年入保定将弁学堂。次年毕业,在北洋第五镇中先后任排长、队官、督队官,驻奉天新民府。1910年春,与王金铭、冯玉祥等发起组织“武学研究会”,在士兵中秘密宣传反清革命。同年9月,被编入第二十镇,提升为第七十九标第二营管带。还被“山东同乡会”吸收为名誉会员,担任会外干事,实际上成为该会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的重要成员,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11年秋,为参加水平(公河北卢龙)秋操,由新民调驻滦州。武昌起义爆发后,与王金铭、冯玉祥等积极密谋响应,决定加紧积蓄革命力量,准备武装起义,并与天津革命组织“共和会”会长白毓昆等人密切合作,共商举义事宜。12月30日,在北关师范学堂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立即发动武装起义。1912年1月2日,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被推为总司令,并向全国发出通电,发表对内对外宣言及各种文告,阐明军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4日,誓师进攻天津,晚12时许,在雷庄附近指挥官兵与清军展开激战。因敌众我寡,渐居劣势,有人劝他易服后撤,他慷慨地说:“见危授命,古训昭然,予自从军之日,即思以死报国,死得其所幸也,已矣毋复言!”仍奋勇督战,与敌血战数小时。战至次日黎明,清军诡称停战议和,要他与王金铭入清营谈判,遂率100多名官兵前往,在雷庄为伏兵包围,被俘遇害。后葬今桐城金神骑龙村。
从云幼从兄读,弱冠投天津吴长纯部第十二标充当戈什,后选送保定将弁学堂深造,毕业后回吴长纯部第二十标第二营任排长,再迁督队官,驻奉天,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驻军东北新民府,结识第一混成协八十标三营管带冯玉祥。时清朝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民怨沸腾,武装起义,此起彼伏。从云认为只有推翻清王朝,中国才有出路,立志要走革命道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宣统二年(1910年),他与王金铭、冯玉祥组织“武学研究会”,以研究军事为名,大力传播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组织力量,伺机推翻清室,建立共和。同年九月,第二十镇成立,从云升任第七十九标第一营管带,该镇一部分下级军官和秘密的“同盟会”员先后加入“武学研究会”。
宣统三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二十镇暂住滦州待命。从云、金铭等人,力劝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率部起义,直下北京,捣毁清廷的巢穴。张绍曾虽拒绝清廷的命令,但按兵不动,坐失良机,后被解兵权。继任该镇的为反动将领潘矩楹,他把全镇部队划整为零,分散革命力量,部队在葫芦岛、连山、秦皇岛、锦州、临榆等地驻防,滦州只留十九标驻守。从云、金铭加紧积蓄革命力量,并与天津革命组织“共和会”取得联系,准备起义。十一月上旬,王金铭赴海阳镇与第八十标第三管带冯玉祥商议具体计划。“共和会”派白毓昆(白雅雨)携带“中华民国军政府北军大都督”之印,率20多敢死队员到达滦州,协助起义。十一月三十日,从云、金铭等在北关师范学堂内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起义,推举第七十九标岳兆麟为北军大都督。岳一面接受,一面向清廷告密,袁世凯遂派通永镇总兵王怀庆前往滦州,王抵滦州即受起义军监视。十二月一日,王怀庆逃脱,施从云、王金铭等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政府”,推王金铭为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总参谋长,白毓昆为参谋长,通电全国,革命势力震动北京。王怀庆逃到开平,急电袁世凯,并从石家庄调第十二标到雷庄布防,拆除附近铁轨,阻止起义军西进。此时冯玉祥已被拘禁,各起义军部队均被敌人严密监视,中途第三营管带张建功部叛变。尔后从云、金铭率领第一、二营官兵七八百人继续登车出发,当晚火车在雷庄附近出轨,又遭清军炮击,起义军伤亡甚大。后欲往烟台,道路已断,而清军鸣号停战,诡称议和。从云、金铭为保存实力,以图再起,想趁机唤醒敌军倒戈反清,毅然决定赴会和谈,并对劝阻的官兵说:“如果议和成功,一鼓可下京津;如出意外,以死报国。”遂率lOO名官兵前往雷庄,途中遭伏兵包围,不幸被捕。宣统三年十二月七日,从云在雷庄英勇就义。
滦州起义虽未成功,但使武昌起义得到保全和发展。民国14年(1925年),国民政府追赠从云为上将衔,并于滦州为起义烈士树碑建塔。为纪念从云,在安庆西门外办了从云小学、在苏州办了从云中学。新中国建立后,从云的侄女施剑翘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在湖南又办了从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