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驼背鲈(扁鮨)
分类学地位 taxonomy
|__真核生物域Eukarya
|__动物界Fauna
|__脊索动物门Chordata
|__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__有颌上纲 Gnathastomata
|__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鱼纲Pisces__硬骨鱼系)
|__幅鳍亚纲 Subclass Neopterygii
|__棘鳍总目Acanthopterygii
|__鲈形目Perciformes
|__鲈亚目Percoidei
|__鲈总科 Percoidea
|__鮨科Serranidae
体侧扁,体高略短于头长,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5-3.0倍。头背部凹陷,后颈部陡直。眶间区窄。前鳃盖骨微具锯齿,下缘则平滑;鳃盖骨棘弱,有些退化。上颌骨延伸至眼之中部。上下颌各具绒毛状齿,无犬齿。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孔数54-62。背鳍硬棘数10枚,软条数17-19;臀鳍硬棘III枚,软条9-10;胸鳍圆形,基底上方具一皮瓣,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之鳍条;尾鳍圆形。体呈淡色至绿褐色,头部、体侧及各鳍上具许多大小不一之圆形黑斑。栖息于珊瑚礁繁盛之水域及泻湖区,亦常可发现于潮池区,一般在10-40公尺深处。可人工繁殖,唯成长速度慢,存活率亦不高。
习性:
生活于2~40公尺海域,幼鱼常出现於潮池中,成鱼活动於较深水域。性凶猛、机警,具领域性。肉食性,以小鱼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具性转变,为先雌後雄,成长缓慢。
分布:
西太平洋热带海域,包括台湾南部、东北部及澎湖海域。
附记:
经济性食用鱼,幼鱼可作为观赏鱼。目前已有人工繁殖,但存活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