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增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增城市是广州的一个县级市,隶属广州市管理。增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市区东部,背靠大广州,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总面积1616平方千米。总人口81.03万人(2008年)。市人民政府驻荔城街道,邮编:511300。代码:440183。区号:020。拼音:Zengcheng Shi。英文:Zengcheng City。

基本概况增城市

增城白水寨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西距广州60公里,东距惠州80公里,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距深圳120 公里,水路距香港70海里。因地处连结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大都市的中部,被称之为“黄金走廊”。 地理坐标:东经(E)113°29‘4"~113°59′44″,北纬(N)23°4′42″~23°37′20″。增城于1993年撤县设市,市人民政府驻荔城镇,市区距广州60公里,距深圳120公里,广九铁路和广深、广汕公路横贯其中,广深、广惠高速公路南部通过,地理位置优越[2]。

增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全年平均气温为22.2℃,年均降雨量1869MM,适宜于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是著名的荔枝之乡、鱼米之乡。境内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市区众山环抱,一江穿城。南部属美丽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拥有蕉石岭、大封门、南香山、金坑等森林公园和自然生态保护区,是广州东翼的“绿饰”;也是珠江三角洲大经济圈中的绿洲。

增城是广东省文明城市和广东省卫生城市。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农业总产值50亿元,增长8.12%;生产总值510.3亿元,增长18.3%;财政总收入102.48亿元,增长20.7%。在广东省68个县市中居首位。

增城自然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0多种,其中石灰石、花岗岩石、陶瓷土等含量较大。人均水资源居全省各市(县)前列,有丰富的冷矿泉和温泉。这里处于丘陵山地与珠江三角洲平原过渡地带,土地肥沃、山川秀丽。增城挂绿是荔枝品种中的极品,迄今400余年,享誉海内外;增城丝苗米驰名中外,“泰稷牌”丝苗米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穗珍牌”香丝苗米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增城旅游资源丰富。别具特色的荔乡风情和水乡景色美不胜收,历史悠久的何仙姑家庙、东南亚之最的盘龙古藤、西园挂绿、风台揽胜、百花崖影、古海遗踪、正果佛寺等众多的名胜古迹,让游人大饱眼福;裕达隆花园、高滩温泉及4个国际级高尔夫球场等旅游景点和设施,让游客流连忘返;百花山庄度假村、增城宾馆、挂绿宾馆、太阳城娱乐广场、紫云山庄以及一批酒店为游客休闲度假提供优质服务。

历史沿革增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隶属南海郡,距今有1800多年历史。因南海郡原辖6县,新设一县,增多一城,故曰“增城”。1993年撤县设市,辖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005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前,增城全市辖16个镇(街),总面积1741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调整后,划出新镇的镇龙居委会和镇龙、迳头、九楼、大坦、麦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汤村、旺村、洋田、新田14个村,以及新塘镇的贤江、新庄、永岗、禾丰四个村,总面积和人口略有所减少。市政府驻荔城。

历史名人增城市有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历史上人民群众的文艺创作丰富多彩,不少仕宦文人,曾留下不朽篇章。唐元和十四年(819),文学家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路经增城时,曾写有《宿增江口示侄孙湘》两首诗,流传至今。邑人中,北宋进士古成之著有诗集传世。南宋进士、军事家、政治家崔与之以诗词著名,有“粤词之祖”的称誉,著有《菊坡全集》。宋代进士陈大震于元大德八年(1304)著有《南海志》,其残本为广东现存最早的志书。度宗咸淳七年(1271)进士李肖龙,在百花林石壁题诗,是迄今唯一发现的宋代诗词真迹。明代进士湛若水是闻名国内外的教育家、理学家、诗人,遗著有《湛甘泉集》30多卷。明代进士胡庭兰,亦以从事教育著名,著有《相江子集》。清乾隆进士湛祖贵,著有《红荔山房诗稿》。进士赖际熙,著有《荔坨文集》。

农业状况增城农业以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为主,优质米、荔枝、蔬菜、畜牧、水产和速生丰产林是农业六大支柱产业。农业基地星罗棋布,三高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六大支柱产业逐步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耕地面积44.9万亩,其中水田36.97万亩。粮食种植面积62.07万亩,水果面积32.09万亩(其中荔枝种植面积19.75万亩,龙眼种植面积3.11万亩),蔬菜复种面积40.7万亩,水产养殖面积6.64万亩,饲养生猪76.25万头,林地面积119.5万亩。2002年农业总产值34.97亿元(当年价),2002年,全市粮经比例为42.9:57.1。种植业以优质水稻、蔬菜、花生、玉米和水果为主,水果以荔枝、龙眼、乌榄、香大蕉、芒果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三鸟、白鸽为主。增城荔枝和增城丝苗米是名特优产品,驰名中外。乌榄也是增城名特优农产品。种植甜玉米、花卉和养羊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观光旅游农业是新兴的旅游项目[2]。

投资环境增城市

增城白水寨

紧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埔区和东莞市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基础好,尤其汽车、摩托车、 IT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效应越来越大,有强大的产业支撑,既可承受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又能为周边产业提供核心配套。非公有制经济十分活跃,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2004年,增城着力发展新型现代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促进了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五”计划主要经济发展目标顺利提前实现,在全国经济百强县(市)评比中跃居第19位,保持广东省县域经济“领头羊”地位。2008年在全国经济百强县(市)评比中跃居第12位。200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88亿元,同比增长13.04%,增长速度在广州市原四郊市中排第2位,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目标;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跃上新台阶,分别达23.44亿元和10.37亿元,增长20.7%和27.7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提前两年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工业总产值达465.63亿元,增长14.98%;农业总产值39.14亿元,增长6.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41亿元,增长14.09%;外贸出口总额5.71亿美元,增长21.45%;实际利用外资1.74亿美元,增长16%;农民人均收入4964元,增长5.04%;职工年平均工资18150元,增长8.49%;城乡生产生活用电量达31.08亿千瓦时,增长10.33%。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广州东部现代化新城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工业

增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组团化,可集中连片开发的工业用地近10万亩,发展空间广阔。市重点建设新塘工业加工区、东区高新产业工业基地、宁西工业基地和石滩工业基地。园区地势平坦,地质条件好,岩层到地面仅20米左右,用地区内建筑物少,土地平整工程和拆迁安置工程量小,运输及运营成本低。全市已形成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制造业、牛仔休闲服装业、精细化工等支柱产业。首期投资22亿元、生产规模12万辆的广州本田二厂及首期投资2亿元、生产规模100万辆的五羊本田新工厂即将投入量产。牛仔休闲服装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五成,康威运动系列产品名列全国前茅,国际牛仔服装节、牛仔面辅料展览会影响广阔,新塘镇被授予“中国牛仔服装名镇”称号。

农业

增城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是广州地区和珠江三角洲粮食、水果、蔬菜、禽畜和鲜活商品的主要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条“公司 +基地+农户”的“三高”农业发展路子。全市种植优质稻53万亩(优质稻种植率达 98.3%以上),蔬菜40万亩、荔枝22万亩、速生丰产林21万亩。现已形成泰稷丝苗米发展有限公司、威华中纤板厂、汉华菜场等农业龙头企业。增城挂绿荔枝久负盛名。堪称品质一流。2001、2002年举办了两届挂绿荔枝拍卖会,最贵一粒为55.5万元,轰动海内外。2003年举办了增城挂绿敬赠抗击非典英雄活动,受到社会的好评。增城丝苗米素有“米中碧玉”美誉,挂绿、总统等品牌米供不应求。迟菜心等蔬菜鲜嫩爽甜,远销香港及欧美。

支柱产业

组团工业增城重点发展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制造业、钢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环保、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无污染、规模大的加工制造业及市场前景好的纺织制衣等传统优势产业。2004年全市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65.63亿元,工业销售产值453.92亿元,分别增长14.98%和15.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6.63亿元,增长16.8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19亿元,增长17.51%。工业用电量24.54亿千瓦时,增长20.44%,是1999年6.91亿千瓦时的3.55倍。全年新上工业项目364宗,新增广州市著名商标3个。新塘工业加工区、东区高科技工业基地、新塘环保产业基地和宁西、石滩等工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招商引资承载力不断增强。

旅游业增城重点发展富有特色的生态与体育休闲式旅游项目 ,尤其是规模大、吸引力强的旅游项目及四星级以上的度假式酒店。2004年该市加强了何仙姑旅游景区和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加大了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力度,举办了挂绿诗会、荔枝文化旅游节、新塘国际牛仔服装节、增城菜心美食节等系列活动,逐步形成了“荔乡仙境增城游”,白水寨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市旅游接待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增长112.06%。商贸、房地产等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4.53亿元,增长12.34%;商品销售总额79.41亿元,增长9.99%;房地产总成交金额70.76亿元,增长8.52%。

现代服务业增城市区、新塘、石滩等中心镇重点发展上规模、档次高、环境好、服务功能齐全的商贸城和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企业。按市场需求,依法依规重点发展品牌好、实力强、质量好、设施完善的房地产。增城宾馆、百花宾馆.太阳城大酒店等四星级酒店和高级宾馆服务优质,设有多间日韩料理餐厅,按超白金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凤凰城大酒店设有凤凰岛外商家园。凤凰城、锦绣香江花园、荔城碧桂园、叠翠华庭、中坚豪庭、新世界花园、新康花园、恒大山水城等绿色社区规模大、环境好、档次高。

都市农业近年来,增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通村道、建基地、深加工、拓市场、办节庆、促流通,引导调整优化了农产品种养结构。蔬菜、花卉苗木、优质米、畜牧水产等农业基地建设得到加强,逐步形成了以广汕公路为主轴,以中北部镇街为片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带。新引进了6家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深加工有效推进,现有广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和广州市名优农产品5个。丝苗米原产地保护申报获得通过,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建成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旅游景点增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年均气温21.6℃,年均降雨量1869MM,适宜于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是著名的荔枝之乡、鱼米之乡。境内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市区众山环抱,一江穿城。南部属美丽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拥有蕉石岭、大封门、南香山、金坑等9个森林公园和自然生态保护区,是广州东翼的“绿饰”。也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中的绿洲。

增城旅游资源丰富,“荔乡仙境”旅游形象深入人心,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别具特色的荔乡风情和水乡景色美不胜收。何仙姑家庙、千年盘龙古藤、凤台揽胜、万寿寺、古海遗踪、正果佛爷寺、雁塔、凤塔、瓜岭古村落等名胜古迹吸引众多国内外游人的目光;增城宾馆、百花宾馆、太阳城大酒店、新好景大酒店、华侨酒店、凤凰城酒店、凯旋门大酒店、挂绿园酒家、挂绿广场购物城、新塘(国际)牛仔服装城、增城广场等旅游服务设施使游人流连忘返;南华、仙村、荔湖、紫云山庄等多个高尔夫球场让游人挥杆自如,尽享阳光、空气和绿地之乐趣;增城荔枝文化村、百花山庄度假村、白水寨风景名胜区、锦绣大封门、何仙姑旅游风景区、金荔苑农业生态园、谷丰园、蕉石岭森林公园、兰溪荔枝沟、朱村丝苗米生产示范基地、盈园等生态休闲度假之地令游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荔枝节、仙姑诞、龙舟节、佛爷诞、仙姑得道诞、畲族风情等民间民俗和荔枝文化旅游节、菜心美食节、登山节、牛仔服装节让游人尽领非凡热闹。

增城,是著名的“荔枝之乡”,境内挂绿荔枝闻名世界。增城栽培荔枝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品种繁多,分布亦广,元朝时增城荔枝已饮誉岭南。明末清初,挂绿荔枝被列为朝廷贡品。挂绿荔枝甜如甘露,味胜幽兰,晶莹似玉,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清初诗人李凤修如此形容:“南州荔枝无处无,增城挂绿贵如珠,兼金欲购不易得,五月尚未登盘盂。”因此,挂绿荔枝已成为增城的象征。增城境内现种植荔枝60多万亩,规划建设四条荔枝走廊和二个荔枝世界,五千亩以上的荔枝园达10个,上万亩的荔枝园5个。荔枝品种多达52个,除增城挂绿、水晶球等特优品种外,优良品种还有桂味、糯米糍、妃子笑、犀角子、雪怀子等10多个。荔枝成熟期较早与最迟的品种相隔4个月,达120多天。荔枝节(6月中旬至7月中旬)始传于明末,沿袭至今,是增城的传统节日。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增城连年举办荔枝节,邀请海内外宾客品尝荔枝,洽谈经贸,交流文化,场面浩大,盛况空前。

增城,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一仙一龙,一佛一凤,一将一相,一巫一术,仙即何仙姑,龙即宋代进士李肖龙,佛即正果牛仔宾公佛,凤即宋代进士廖金凤,将即南宋振国大将军石文光,相即南宋右丞相崔与之,巫即南宋道士杨柳清,术即南宋术士钟法进。在八大名人当中,何仙姑首推名人之首。八仙故事源远流长,深受民间喜传乐颂。何仙姑,增城小楼镇仙桂村人。现何仙姑家庙、亚洲古藤之最——盘龙古藤、西园挂绿、荔枝生态主题公园——盈园等景点,都留有何仙姑的仙迹。牛仔宾公佛,增城正果番丰人。宋皇正果寺年间在正果瑞山成佛岩得道成佛,后人移其肉身塑制佛像,并修建正果寺以纪念,驰名遐迩。增城是荔枝之乡,因有一仙一佛,故把增城旅游形象定位为“荔枝仙境”。

在增城,游客可以品尝到最好的荔枝、丝苗米和繁多的荔乡特色美食;呼吸到清新空气,领略到秀美的自然生态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城乡风貌;体悟到荔乡人民的热情好客。无论是休闲度假或旅游观光,你可以感受到一种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相互交融的和谐、协调与雅致。

行政区划增城市辖3个街道(荔城、增江、朱村)、6个镇(正果、石滩、新塘、中新、派潭、小楼)。

荔城街道: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东接惠州,南邻东莞、深圳,西连广州,是增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街总面积149.71平方千米,现城区面积17平方千米(规划面积为35.8平方千米),总人口18万人,下辖10个居委员会和24个村委会。辖 湘江、继梅、凤凰、沿江、西园、兴发、雁塔、金竹、开园、富鹏10个社区;城丰、夏街、西瓜岭、太平、三联、五一、光明、明星、罗岗、廖村、廖隔塘、棠村、桥头、龙角、木潭、庆东、棠厦、连塘、金星、新联、庆丰、蒋村、迳吓、群爱24个村委会。

增江街道:位于增城市市区东部,总面积49.48平方千米,总人口41571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35408人,下辖2个居委会和8个村委会。从2008年1月1日起,石滩镇的初溪、四丰、大埔围3个村委会正式划归增江街道办事处管辖。调整后,增江街道辖11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69.9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4万人,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辖 桥东、东湖2个社区;光耀、联益、五星、光辉、东方、西山、陆村、白湖8个村委会。

朱村街道:位于增城市中部,距增城市政府14千米,西距广州市45千米。全街总面积93.9平方千米,下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50个村民小组(经济合作社),人口31864人。辖 朱村社区;朱村、龙岗、龙新、联兴、丹邱、山角、山田、南岗、横朗、神岗、凤岗、秀山12个村委会。

派潭镇:位于增城市北部,距荔城镇28千米,西北与从化市、龙门县接壤,面积289.5平方千米,辖3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73637人,其中农业人口66899人。(2003年)辖 派潭社区;双头、汉湖、鹅兜、派潭、高村、围元、刘家、黄沙氹、车洞、大埔、利迳、黄洞、万能、水口弄、湾吓、小迳、湴汾、邓村、新高埔、邓路吓、大田围、旧高埔、佳桐岭、拖罗、玉枕、七境、双合寮、亚口弄、亚如弄、樟洞坑、高滩、上九陂、榕树吓、密石、背阴、东洞36个村委会。

石滩镇:位于增城市南部,东与惠州接壤,南与东莞一河之隔,北与荔城相连。2004年区划调整后,石滩镇辖原石滩、三江、沙庄三镇(街),共3个居委会和47个村委会,总面积18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10089人,外来人口6万多人。从2008年1月1日起,石滩镇的初溪、四丰、大埔围3个村委会正式划归增江街道办事处管辖。调整后,石滩镇总面积163.53平方千米,辖44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10.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6万人,镇政府驻地不变。辖 石滩、三江、沙庄3个社区;郑田、塘头、仙塘、横岭、马修、岗贝、沙尾、田边、街心、顾屋、高门、元洲、碧江、麻车、增塘、石湖、南孛、沙陇、白江、石头、石吓、岳埔、凤埔、谢屋、桥头、灯孛、旧山吓、新山吓、沙头、岗尾、四丰、初溪、大埔围、金兰寺、水龙、溪头、塘口、田桥、元美、葵湖、田心、元岗、上塘、下围、土江、龙地、吓岗47个村委会。

新塘镇:位于增城市南部。2004年区划调整后,新塘镇管辖原新塘、永和、仙村(除吓岗村)、沙埔、宁西5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16个居委会和75个村委会,总面积280.48平方千米,总人口391196人,其中常驻户籍人口218283人。2005年,将新塘镇的贤江、新庄、永岗、禾丰4个村划归广州市萝岗区管辖。区划调整后面积人口数据待更新。辖 东街道、西街道、中街道、西宁、卫山、渔村、小迳、汇美、新康、省水电二局、新世界、永和、宁西、仙村一、仙村二、公平16个社区;久裕、南安、南埔、新墩、西洲、东洲、白江、坭紫、新街、黄沙头、石下、瓜岭、大墩、田心、白石、上邵、白水、塘美、官湖、瑶田、章陂、群星、新何、甘涌、东华、棉花场、乌石、九如、陂头、长岗、岗丰、叶岭、公安、翟洞、塔岗、禾丰、贤江、新庄、永岗、蒌园、简村、冯村、中元、石迳、路边、郭村、下元、百湖、湖东、斯庄、湖中、下境、仙联、竹元、巷头、十字窖、深涌、下基、沙角、西南、沙头、上境、基岗、蓝山、潮山、沙窖、碧潭、岳湖、塘边、岗尾、官渡、上岭、巷口、长巷、三安、上基76个村委会。

正果镇:位于增城市东北16千米,东北与龙门县交界,西接小楼、派潭镇,南邻增江街道,东南依博罗县罗浮山麓。总面积236.4平方千米。全镇人口52443人,其中农业人口47711人,非农业人口4276人。镇辖31个行政村(含388个经济合作社)和1个居委会。其中:畲族村为广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人口324人。明、清代为增城县金牛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第五区。1958年改称正果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间改称前进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改称正果区。1987年改称镇。辖 正果社区;水围、西湖滩、东汾、乌头石、亮星、石溪、大弄、黄屋、麦村、番丰、黄塘、浪拨、何屋、花园、届尾、麻弄、银场、合水店、圭湖、到尉、水口、汀塘、白面石、池田、正果洋、畲族、和平、蒙花埔、岳村、中西、兰溪31个村委会。

中新镇:位于增城市中西部,西距广州市中心38千米,东距增城市中心18千米,南与新塘镇永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北距花都国际新机场41千米。2003年,全镇总面积323.62平方千米,辖4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123077人,其中常住人口107506人(农村94914人,城镇12592人),外来流动人口15571人。注:2005年,将中新镇的镇龙居委会和镇龙、迳头、九楼、大坦、麦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汤村、旺村、洋田、新田14个村划归广州市萝岗区管辖。区划调整后面积人口数据待更新。辖 中新、镇龙、福和3个社区;中新、大田、乌石、迳吓、中岭、山美、团结、集丰、九和、联丰、慈岭、莲塘、坑背、镇龙、迳头、九楼、大坦、麦村、新田、洋田、汤村、旺村、均和、金坑、福洞、福山、大涵、联安、新围、双塘、里汾、濠迳、坳头、南池、田美、合益、三星、心岭、五联、安良、茅田、三迳、永兴、泮吓、官塘、大安、池塘、简塘、新安49个村委会。

小楼镇:位于增城市中北部,南距市政府所在地荔城街10公里。因驻地 相传宋末有 位老人临终时嘱咐后事。说屋中有小漏,故取村名小漏,谐音小楼。后形成小楼圩。1958年 成立小楼公社,1986年建镇。全镇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4.8万。2004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5012万元(现行价),比去年增长10.7%,其中工业产值71056万元,农业产值23956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3.2%和3.9%,农村人均纯收入3648元,比去年增加5.2%。辖 小楼社区;黄村、邓山、沙岗、二龙、九益、正隆、罗坑、竹坑、青迳、秀水、长岭、约场、河洞、腊圃、西境、东境、庙潭、西元、小楼、江坳20个村委会。

地方特产增城荔枝

岭南佳果数荔枝,荔枝之乡增城。由于增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宜荔枝的生长,自古就以盛产荔枝而著称,被誉为“荔城”,“荔乡”。增城荔枝栽培历史悠久,面积广,品种多,品质优,很早就有文献记载。特别是培育出“增城挂绿”可谓“南州荔枝无处无,增城挂绿贵如珠”。俨如仙果,享誉南国,蜚声中外。现增城荔枝种植已达 60 多万亩,荔枝品种多达 52 个,除挂绿最为人们赞赏外,还有水晶球、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犀角子、雪怀子等十多个名优品种。

增城龙眼

“石硖”是龙眼中的上品。增城石硖龙眼特点是高产优质,果实肉厚爽甜、核小、糖分高,鲜食味道甜美,有丰富的营养。晒干后的龙眼肉(桂圆),有镇静、滋补功能,是中药滋补药材。

西山乌榄

西山乌榄具有皮薄、肉厚(占全果 60% 以上)、肉纹幼嫩、油质适中、味道芳香等特点。用西山乌榄的油榄豉是一种地道的乡土美食,享有“生蚝豉”之美称。西山乌榄出仁率高,为取榄仁的最好品种。

密石红柿

密石红柿果实肥大,果实无核或小核,多汁、多糖,口感清甜、柔软、爽滑、凉快。保存期可达一个多月。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为柿饼、柿霜等。产品主要销往东莞、中山、广州及港澳地区。

如丰果子调味食品

如丰果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农副产品深加工类的民营食品企业,主要对我市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开发和加工,公司创办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创业,已从农产简单加工到深加工,从传统的生产工艺发展到依靠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先进生产工艺,打造了“如丰”品牌,是“广州市著名商标”。目前已经开发的特色农副产品有甜酸荞头、香辣菜、风味豆豉、蚝油、迟菜心干、苏缪菜干、冬瓜干、苦瓜干、乌榄角、竹芋粉、黄葛粉、粉葛丸、老姜片、老茶婆、蚬肉干、水翁花茶等七大类100多个民间特色的美食产品,其中一滴香豉油、XO酱、香辣萝卜等产品深入海内外消费者欢迎。

小楼黑皮冬瓜

小楼镇位于增城市的北部,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无工业污染,非常适合冬瓜的生长,所产的黑皮冬瓜以果大、丰产、肉质结构紧实致密、清甜而著称,质量比其它地区生产的冬瓜优质,因此深受菜商及消费者欢迎。2004年小楼镇被划定为广州市十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全镇及周边地区种值冬瓜1万多亩,产量约5万吨,产值达4000万元,并建立了黑皮冬瓜标准化示范区,已申请注册“仙境”商标和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采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所产冬瓜销往国内外各大城市。

正果腊味

正果镇民间有制作各种腊味的传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近年来,正果镇发展形成了一批以加工腊味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其中王富来腊味、绿佳腊味、珍果腊味、正味王腊味、金霖牌腊味等品牌质量上乘,统一采用本地优质土猪肉作原材料,严格按照卫生标准生产,用传统的工艺制作,食之香脆、清甜而不腻、味道胜人一筹。

黄塘头菜

正果镇黄塘头菜已经有百年历史,因为主要在正果镇黄塘村种植而得名,黄塘头菜属于“江南头菜”的名贵品种。黄塘村位于东江支流增江河畔,土地肥沃,水源清洁,环境清新,十分适合种植头菜。该村采用无公害蔬菜标准种植头菜,所产头菜个体适中,饱满结实,肉质鲜嫩,采用传统方式制作,色泽金黄,香气浓郁,爽甜可口,风味独特,是不可多得的美食。黄塘头菜主要在正果镇种植,全年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

派潭凉粉草

增城历来盛产凉粉草,与荔枝、丝苗米、乌榄并称为“增城四宝”。其中北部山区派潭镇产量最多,品质最佳。派潭凉粉草具有叶浓、枝幼,色黑而有光泽的特点,含粘胶质丰富。用它制作“凉粉糕”,呈透明墨茶色,有特殊香味,是盛夏理想的清热解暑食品。

新塘榄核雕

增城利用乌榄核制作精巧雅致的榄核雕刻,源远流长,是南国艺苑中的

新塘榄核雕

一朵奇葩,名传海内外。清代著名民间艺人湛菊生( 1802 — 1876 )榄雕代表作—《赤壁游舫》,被称为“广东一宝。”目前主要品类有船、珠串、坐件和挂件四大类,其中“仿古赤壁船”、“状元游街”、“福禄寿星”等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增城黑糯米

黑糯米是一种名贵水稻,俗称黑米、药米,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据《广州农业特产志》记载:因广州黑糯米产地在增城故名增城黑糯米。增城黑糯米的栽培历史悠久,据清嘉庆《增城县志》记载:“增城多产糯,有黄糯、白糯、焦糯(即黑糯)、对糯,又有香糯,尤以焦糯和香糯最佳。”现产于新塘、仙村、三江、石难、荔城等地。

水南白庶

特点是:蔗汁多而清甜,皮薄肉脆,掷地即折,有“玻璃白蔗”之称。水南白蔗栽培历史悠久。《广东新语》记述:“增城之西洲,人多种蔗,种至三四年,即尽伐以种白蔗。白蔗得种蕉地,益繁盛甜美。而白蔗,种至三四年,又复种蕉。……蕉与蔗相代而生,气味相入,故胜于他乡所产。”每到收蔗季节,各地商贾云集,争相购买,远销外省及港澳市场。

仙村马蹄

增城仙村所产马蹄(荸荠),以个大蒂小、肉厚皮薄、爽脆清甜、无渣多汁著称。无论生吃、熟食,都有清润生津、消暑化痰的功效,是盛夏清凉解暑的佳品[1]

增城高校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广州华立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广东华商职业学院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