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博物馆(Deutsches Museum)
德意志博物馆是欧洲现有科技博物馆中规模最大的,也是世界最早的科技博物馆之一。十九世纪末,德意志民族形成统一帝国并在英国和法国影响下开始工业革命。1903年,工程师奥斯卡·冯·米勒(Oskar von Miller,1855-1934)提出在慕尼黑兴建大型技术博物馆的方案,筹建工作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推迟十年,于1925年建成开放。米勒抱着把该馆办成教育机构的宗旨,在展览内容上,一方面通过大量实物反映各门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采用剖开的机器、活动的模型,以及观众可参与实验和操作的设备展示各种科学技术原理,这些新的展览技术对后来的各国科技博物馆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馆受到严重破坏,展品仅存1/5,1948年修复后重新开放。
该馆坐落在慕尼黑市伊萨尔河(Isar River)中的一个岛上,周围流水树木形成幽美的环境。展览馆是一个四层口字形建筑,有展览面积5万平米,不包括库房、车间、办公室等面积。内院的另一侧为图书馆和科技史研究所。图书馆收藏书籍60万册,杂志2000种,有五个大会议厅,可供3000人举行科学会议和其他活动。馆内还有电影厅和供观众用膳的营业餐厅。
全馆有收藏品约5万件,其中展出的仅占1/3。展览内容包括物理、化学、农业、资源、矿业、冶金、金属加工、动力机械、汽车、铁道、隧道工程、公路与桥梁、水利、电力、通讯、船舶、航空和宇宙飞行、化工、玻璃工艺、纺织、计量、乐器、摄影、印刷。馆内有天文台和天象馆各一座。此外还收藏肖像、手稿、钱币等文物。
展线总长16公里,粗看一天看不完。著名展项有复原的伽利略实验室、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发明的潜水艇和火箭、仿真地下矿井,以及德国特产的精良乐器等。汽车、铁路、船舶、飞机展厅是观众较多的地方,最吸引人的是高压电展厅中的一百万伏雷电模拟表演装置。印刷、摄影、玻璃工艺等展览都很富有特色。农业技术展览部分有世界其他博物馆见不到的展品,如古今面包展览,也很有趣味性。顶层的天文馆是世界最早的天文馆,也是吸引少年儿童最多的地方。二层有一间“荣誉厅”陈列历代著名科学家和发明家的雕像和事迹,也颇值一看。
德意志博物馆是一个独立的组织,性质介于国立和私立之间,其经费一部分由政府负担,一部分来自工业界捐款和本馆收入。全馆有职工360人,另在社会上聘请各学科专家300名任顾问。馆内有设备完善的制作维修车间和一支80人的技术人员队伍。所有工作人员连向导在内都有相当水平。
该馆每年接待观众300~400万人,其中学生占多数,集体前往参观的学生班级每年超过1万,工人和技术人员也占相当大比例。该馆有一种为学生专设的旅行基金,使德国各地的大学生和工厂的学徒工能前往慕尼黑作为期一周的参观学习。另有专为科学教师设置的为期一周的进修课目,每年参加进修的教师约有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