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界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划分相邻地域单位的线或带。地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按属性可分为:①自然地理界线 。如土壤界线 、植被界线、自然区划界线等。②社会经济地理界线。如行政区界线、经济区界线等。由于地表地域分异现象多为渐变的,故大多数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常表现为具有一定宽度的界带,仅少数是清晰的,如行政区界、流域界线、断层构造线等。

将相邻地域单位加以区分的线或带,一般处在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体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按属性分为自然地理界线和社会经济地理界线两大类。前者如土壤界线、景观地球化学界线、自然区划界线等。后者如行政区、经济区、文化区、大都市区的界线等。因地域分异现象大多为连续渐变的,只是分异梯度各处不一。故地理界线除少数(如行政区界线、流域界线、断层等构造地貌界线)较为清晰外,大多数具有过渡性和模糊性。通常在不同地域单位之间的转换和过渡地带,地域分异梯度最大,这些转换或过渡带实际上即为相邻地域单位的分界。故严格讲地理界线不是一条把相邻地域单位截然分开、“非此即彼”的线,只是有时根据科学认识和应用目的的需要,把过渡带上变化梯度最大的点的连线作为界线。地理界线也是动态变化的,随着自然环境的演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消失或在空间上摆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地理界线这一概念的含义不断拓宽,由地域(空间)界线拓广到非地域(空间)界线,苏联地理学家罗德曼(B. B. Rodoman)等人提出时间界线、分类界线、伦理和法律界线等新的概念。客观地认识和划定地理界线,是地理学揭示地理环境时空有序性规律的重要途径,在应用上也具有很大价值,如确定作物种植界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