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糖,是指单糖分子中的半缩醛的羟基和另一个单糖分子的羟基共失一分子水而生成的化合物。
失水的方式可能有两种:
①一分子单糖的半缩醛的羟基和另一分子单糖的半缩醛的羟基失水,如蔗糖的两个单糖的羰基都成了缩醛(缩酮),不能发生羰基的反应,称为非还原糖。
②一分子单糖的半缩醛的羟基和另一分子单糖的醇羟基失水,仍然保留它的半缩醛(酮)的羟基,因此能发生醛(或酮)的反应,称为还原糖,如麦芽糖。
两分子单糖以糖苷键相互连接成双糖的结构多种多样。常见的双糖有: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异麦芽糖、龙胆二糖、海藻糖和乳糖等。其中以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最重要。
单糖、双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物理性质甜度
各种单糖或双糖的相对甜度为:蔗糖1.0,果糖1.5,葡萄糖0.7,半乳糖0.6,麦芽糖0.5,乳糖0.4。
溶解度
常见的几种糖的溶解度如下:果糖78.94%,374.78g/100g 水;蔗糖66.60%,199.4g/100g水;葡萄糖46.71%,87.67g/100g 水。实在室温下葡萄糖的溶解度较低,其渗透压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贮藏性差,工业上一般在较高温度下55℃(70%),不会结晶,贮藏性好。
一般说来糖浓度大于70%就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果汁和蜜饯类食品就是利用糖作为保藏剂的。
结晶性
就单糖和双糖的结晶性而言:蔗糖>葡萄糖>果糖和转化糖。淀粉糖浆是葡萄糖、低聚糖和糊精的混合物,自身不能结晶并能防止蔗糖结晶。在生产硬糖是不能完全使用蔗糖,当熬煮到水分含量到3%以下时,蔗糖就结晶,不能得到坚硬、透明的产品。一般在生产硬糖时添加一定量的(30%-40%)的淀粉糖浆。
在生产硬糖时添加一定量淀粉糖浆的优点是:
(1)不含果糖,不吸湿,糖果易于保存;
(2)糖浆中含有糊精,能增加糖果的韧性;
(3)糖浆甜味较低,可缓冲蔗糖的甜味,使糖果的甜味适中。
吸湿性和保湿性
吸湿性:糖在空气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吸收水分的情况。
保湿性:指糖在较高空气湿度下吸收水分在较低空气湿度下散失水分的性质。
对于单糖和双糖的吸湿性为:果糖、转化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
对于生产硬糖要求生产材料的吸湿性低,如蔗糖;对于生产软糖的材料要求吸湿性要高,如转化糖和果葡糖浆。
渗透性
相同浓度下(只哦量百分浓度)下,溶质分子的分子质量越小,溶液的摩尔浓度就越大,溶液的渗透压就越大,食品的保存性就越高。对于蔗糖来说:50%可以抑制酵母的生长,65%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80%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
冰点降低
当在水中加入糖时会引起溶液的冰点降低。糖的浓度越高,溶液冰点下降的越大。相同浓度下对冰点降低的程度,葡萄糖>蔗糖>淀粉糖浆。生产糕点类冰冻食品时,混合使用淀粉糖浆和蔗糖,可节约用电(淀粉糖浆和蔗糖的混合物的冰点降低较单独使用蔗糖小),利用低转化度的淀粉糖浆还可以促进冰晶细腻,粘稠度高,甜味适中。
抗氧化性
糖类的抗氧化性实际上是由于糖溶液中氧气的溶解度降低而引起的。
粘度
对于单糖和双糖,在相同浓度下,溶液的粘度有以下顺序: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糖浆,且淀粉糖浆的粘度随转化度的增大而降低。与一般物质溶液的粘度不同,葡萄糖溶液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蔗糖溶液的粘度则随温度的增大而降低。根据糖类物质的粘
度不同,在产品中选用糖类时就要加以考虑,如清凉型的就要选用蔗糖,果汁、糖浆等则选用淀粉糖浆。
单糖、双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化学性质水解反应——转化糖的形成
蔗糖在酶或酸的水解作用下形成的产物叫做转化糖。所谓转化是指水解前后溶液的旋光度从左旋转化到右旋。产用于转化躺生产的水是盐酸,酶是β-葡萄糖苷酶和β-果糖苷酶。
碱作用
糖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易发生变旋现象(异构化)和分解反应。这个反应手溶液温度、糖种类及浓度、碱的种类及浓度,以及作用的时间等因素。
上述异构化反应称为Lobryde-Bruyn-Van Erensteins 重排。所以可以用碱处理淀粉糖浆,使葡萄糖部分异构化生成果糖,从而形成果葡糖浆(人造蜂蜜),此产物与蜂蜜的风味极为相似,但维生素的含量不及蜂蜜。果葡糖浆的强吸湿性使其可以作为面包、糕点的保湿剂,是其质地松软,但这类产品不宜使用于酥脆食品和硬糖中。在生产甜酒和黄酒时,常在发酵液中添加适量的果葡糖浆,以加速胶木对糖的利用速度。用碱法生产果葡糖浆时,碱的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引起糖转化生成糖醛酸,并发生分解。
酸的作用
在室温下稀酸对单糖的稳定性无影响。酸对糖的作用与酸的种类、浓度、反应温度紧密相关。在不同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复合反应:
如,不同酸对此反应的催化程度依次为盐酸>硫酸>草酸,在工业上用酸水解淀粉产生葡萄糖时,产物往往含有5%左右的异麦芽糖和龙胆二糖,影响糖的结晶性和风味。
防止或尽量降低其含量的措施:
(1)严格控制加酸量和淀粉乳液的浓度,0.15%盐酸,35Be 的淀粉乳液是比较合适的。
(2)控制液化温度;
(3)控制液化时间。
②脱水反应:
戊糖(加热和酸性条件)→糠醛;
己糖(加热和酸性条件)→5-羟基糠醛→(分解)甲酸等→(聚合)有色物质。
麦芽酚和异麦芽酚具有特殊的气味(焦糖香型),他们可增强其他风味,如增强甜味等。麦芽酚可以使蔗糖的阈值浓度降低一半,而异麦芽酚作为甜味的增强剂时,它所产生的效果相当于麦芽酚的6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