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东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

朱东润(1896-1988),江苏泰兴人,中国古代文学及各体文学专家。1916年英国伦敦西南学院肄业。建国后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全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等,是复旦大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他为中文系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陆游研究、梅尧臣研究、中国文学等课程,并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生。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历史,尤其专长历史人物传记文字的创作。善于将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历史结合起来研究,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史实的分析考辨,著有《张居正大传》、《杜甫叙论》等传记文字作品,其《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他还是一位书法家,篆、隶、行、草无不精善。

“大跃进”时期,有一次中文系召开了“跃进大会”,目的是要大家再一次“鼓足干劲”,力求“多快好省”地搞工作。在学生、教师纷纷登台,决心要这个“提前”那个“提前”之后,大家把朱东润先生“促”上了讲台,要他表态。他本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这时却如箭在弦上,不“跃进”一下便下不了台。踌躇再三,他终于在敦促的口口声声中开了口。看他那神情,真像要他下地狱似的。他说,原定5年完成的《陆游传》、《陆游研究》、《陆游诗选》三部著作,已提前为4年.现在决心再提前一年,3年完成。不料,他这痛下决心的姿态依旧引起满堂哄笑。那时指出的指标,大家论月计天,一年尚嫌太长,何况3年!人们催逼着他再“鼓足劲”、再加快一点,他却再也不肯改口,只是无可奈何地叹道:“这已经非常紧张,再也不能提前了!”

3年很快就过去了。“跃进”热潮消退之后,人们也早已忘却当年的豪情。但朱东润先生却如期完成并出版了他的三部著作。

他的《诗经》研究,以“国风不出于民间说”最为著名。其《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 一文,大抵就《国风》所言之地位、境遇、服御、仆从诸端,论证作诗者或自言,或言其关系之人,或言其所歌咏之人,而其所言皆统治阶级之事,故其诗亦为统治阶级之诗。其反驳“国风出于民间论”的理据主要有三点:1、《诗三百五篇》以前及其同时之著作,凡见于钟鼎简策者,皆王侯士大夫之作品。何以民间之作,止见于此而不见于彼?2、即以持“民歌说”者所认定的“民歌”代表作《关雎》、《葛覃》论之,《关雎》之“君子”、“淑女”,非民间之通称;“琴瑟”“钟鼓”,非民间之乐器;《葛覃》“师氏”,非民间所能有。3、后代之文化高于前代,何以三千年前之民间,能为此百六十篇之《国风》,后世之民歌远不及矣?他又以下两个证据为补充:1、“《国语》所谓列士献诗,其义要当于统治阶级而已。”2、据《毛诗序》,凡作者可考而得其主名者69篇,而其作者皆为统治阶级。又考三家诗说,亦得4篇。其论证最精彩的部分则是就《诗》之本文,由名物章句而确考其为统治阶级之诗者凡80篇,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有很强的说服力。

他的“国风不出于民间”最为著名《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在当时出版是受到很多人的冷落,能回避就回避了,几乎在当时没造成巨大影响 。

朱东润年表

1896年(一岁)12月4日(旧历十月三十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城关功家巷旧宅。谱名属“世”字辈,名世溱。父石庵 公,母李氏,泰兴县人,是年皆四十一岁。兄三:世淦、世□、世潆。

1899年(四岁)二哥因肺病夭折。父亲失业,家贫无以为生,赖典当度日。

1900年(五岁)观《三国演义》绣像,父亲为之讲解,从父识字始。

1901年(六岁)入私塾。读《龙文鞭影》等蒙学书。

1904年(九岁)泰兴县创办初等小学,称蒙学堂。初入丙班,旋升乙班。

1905年(十岁)入官办高等小学(时称东门大学堂,其前身为襟江书院)预备班。

旧历三月二十一日,父亲去世,终年五十一。

1906年(十一岁)入幼幼小学(初等小学)甲班。从汪民甫先生读《左传》,甚得汪先生器重,并蒙字以“东润”。

1907年(十二岁)年初,三哥世潆应征投军,入清新军第九镇。

春,从幼幼小学毕业。以第一名考入襟江小学。

秋,得族人资助,赴上海投考南洋公学附属小学。被录取,编入二年级。

1909年(十四岁)获南洋公学国文大会小学组第一名,得奖金四元,购《经史百家杂钞》一 部。

1910年(十五岁)夏,自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毕业,因家贫及族人资助中断,准备辍学。

秋,得南洋公学堂长唐文治先生资助,升入南洋公学中学部。

1911年(十六岁)10月10日,武昌起义。上海光复后,参加南洋公学巡逻队护校。

10月(旧历九月十八日),三哥世潆参加江苏第九镇起义,组织监狱暴动,事败,在南京遭清军杀害,披仅二十六岁。

1912年(十七岁)于南洋公学读完中学二年级。秋季辍学,旋入上学文明书局任校对。年底,入商务印书馆任《小学月报》编辑助理,为时两月。

1913年(十八岁)加入留英俭学。秋,乘日本长崎九号轮船赴英国留学。

1914年(十九岁)入伦敦私立西南学院就学。课余从事翻译以济学费,译稿发表于《申报》等处。

1916年(二十一岁)3月,为参加国内讨袁战争,放弃转为公费生,搭日本船回国。至新加坡,闻袁世凯已死,遂经上海返泰兴。不久,复往上海,入《中华新报》任地方新闻编辑。

1917年(二十二岁)秋,应聘赴广西梧州,任广西省立第二中学外语教师。寒假中,与同事陈柱、冯振等同游梧州附近够用,赋诗倡和,印有《寒假倡酬集》。

闻南洋公演老师去世,作挽联吊之,因不善书,请人代笔,由此立志钻研书法。

1918年(二十三岁)暑期回泰兴,定婚。女方名邹莲舫,十九岁,本县人,县立嫂子高等小学三年级肆业。

1919年(二十四岁)夏,辞广西省立第二中学教职。转应南通师范聘,并兼任江苏省立第七中学(南通中学)教师。

1920年(二十五岁)年初(旧历年底),回泰兴完婚。春季开学,携妻同往南通。

1921年(二十六岁)执教于南通师范。10月,长子君达出世。

1923年(二十八岁)执教于南通师范。次子君遂出世。

1926年(三十一岁)执教于南通师范。长女清於出世。

1927年(三十二岁)6月下旬,应邀往南京,任中央政治会议处秘书。在宁仅八十日,因不满官场腐败与政治黑暗,9月中旬辞职,仍回南通师范任教(时改称张謇中学)。

1929年(三十四岁)4月,离南通,应聘前往武昌武汉大学,任预科英语教师。

文学院长闻一多嘱开英文国学论著和中国文学批评史两门课程,并安排一年时间准备中国文学批评史讲义。

1930年(三十五岁)执教于武汉大学。夏,长子君达因患脑膜炎于家乡夭折,年仅十一岁。

1931年(三十六岁)武汉大学新校舍建成。担任中国文学批评及写作课程,并于武大《文哲季刊》发表有关中国文学批评之研究论文,改任中文系教授。

1933年(三十八岁)执教于武汉大学。《诗经》研究论文先后于《文史季刊》发表:一、《国风出于论质疑》,二、《诗大小雅说臆》,三、《古诗说摭遗》,四、《诗心论发凡》(后加绪言一篇,集为《读诗四论》,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7年(四十二岁)8月,全民抗战始。

秋,武汉大学教学逐步停止。

寒假,取道广州、香港,经上海回泰兴。婚后撙节薪入,所建新宅初步完成。

1938年(四十三岁)居泰兴。于上海沪光中学泰兴分校临时兼课。

9月,幼子君迈出生。

11月,接武汉大学电报,命往四川乐山报到。

12月初,离家赴川,先由上海至香港,绕道越南,再经云贵,间关入蜀。

1939年(四十四岁)1月14日,抵乐山武汉大学报到。未久,开授《史记》研究课程,并撰《史记考索》。

秋,母亲于泰兴去世。

1940年(四十五岁)执教于乐山武汉大学。开始传记文学研究,撰《中国传记文学之发展》等。

1941年(四十六岁)执教于乐山武汉大学。撰《八代传记文学叙论》。开始撰写《张居正大传》。

1942年(四十七岁)8月,辞武汉大学教职,离乐山。往重庆,任教于中央大学。

《后汉书考索》写作完成。

1943年(四十八岁)执教于重庆中央大学。教学以外,用力于传记文学研究与写作。《张居正大传》完成。由开明书店出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国文学批评述论》、《史记考索》等著作,陆续由开明书店出版。

撰写《王守仁大传》(此书迄未出版,手稿后于十年动乱中散失)。

1945年(五十岁)8月,抗日战争胜利。9月,泰兴第一次解放。

1946年(五十一岁)6月,与中大师生集体复员返南京。于中央大学中文系任教同时,又兼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课程。

泰兴第二次解放。

1947年(五十二岁)秋,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任教。

1948年(五十三岁)春,二女秀若死于肺结核,年仅二十二岁。

秋,至江南大学兼课。

1949年(五十四岁)春初,泰兴第三次解放。

4月,无锡解放。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秋,脱离无锡国专,于江南大学中文系任教。

1950年(五十五岁)春,江南大学成立师生员工联席会议,被推为主席,不久,遭校方解聘。

秋,撰成《楚辞》研究论文四篇:一、《楚歌及楚辞》,二、《离骚的作者》,三、《淮南王安及其作品》,四、《离骚以外的屈赋》。对《楚辞》作者及时代提出与众不同之意见。

1951年(五十六岁)春,赴北京人民出版社工作。未久,赴济南,作者齐鲁大学历史系。

《楚辞》论文四篇,由叶圣陶后推荐,陆续发表于《光明日报》。文章发表后受到郭沫若等批评,未予论答。续写《“帝高阳之苗裔兮”疏证》《<史记·贾谊传>疏证》二文(未发表)。

秋,脱离齐鲁大学,往上海,任沪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1952年(五十七岁)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0月,因院系调整,转至复旦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54年(五十九岁)撰《左传选》,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就《左传》研究提出两个问题:一、《左传》的性质及书名,二、《左传》的作者及时代。

1955年(六十岁)妻携孙女邦薇来沪定居。

1957年(六十二岁)2月,聘任中文系主任。

1958年(六十三岁)大跃进。

撰写《陆游传》、《陆游研究》和《陆游选集》。

1959年(六十四岁)1月,回泰兴。提议捐献住宅,代地方办图书馆。

秋,有关陆游研究三部著作完成(1960-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1960年(六十五岁)2月,参加上海市西北建设职工慰问团,赴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四省,慰问支边职工。

8月,参加新《辞海》审定工作。

1961年(六十六岁)2月,出席全国大学文科教材会议,被指定为文科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主编。开始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合作编写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1962年(六十七岁)3月,应邀往苏州江苏师范学院讲学。

秋,复旦中文系承担编订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两册出版。

1963年(六十八岁)转入梅尧臣研究。先编出《宛陵文集分卷编目表》,确定改编《苑陵文集》计划。4-10月,撰成《梅尧臣传》,随后又完成《梅尧臣诗选》,并开始编写《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5月,应邀往合肥安徽大学讲学,并观摩博物馆所藏邓石如书法作品。

1964年(六十九岁)8月,回泰兴,再与地方洽谈捐屋事宜。应邀往泰兴中学为全县高中语文教师作演讲。

12月,《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基本完成。考虑下一步传记写作计划,初拟撰写《苏轼传》,准备近一年后放弃,转而以杜甫、陈子龙为研究对象。

1965年(七十岁)再次向泰兴县文教局提出捐屋办图书馆的建议。

12月初(旧历十月底)七十岁生日,与妻同游南翔古漪园。

1966年(七十一岁)“文化大革命”开始。

6月,学校教学逐步停止。靠边,遭批判,取消教授工资待遇。

1967年(七十二岁)先后被遣往宝山县长兴岛、罗店等农村改造。期间曾计划为一劳动妇女写传,以颂扬中国妇女坚忍刻苦品格。

1968年(七十三岁)在校劳动改造,继续接受批判。

11月30日,妻不堪忍受精神与病痛折磨,含冤去世。孙女亦被遣往市郊农村插队落户。独自料理生活,备尝艰辛。

1969年(七十四岁)又至罗店劳动,曾于半夜与青年学生一同急行军,天黑行痴,气喘几绝,顽强坚持,幸未仆倒。此后心脏病屡犯。

1970年(七十五岁)在校劳动。恢复工资待遇。

1971年(七十六岁)参加《二十四史》中《旧唐书》、《旧五代史》校点工作。

1974年(七十九岁)《旧五代史》等校点结束,又参加《春秋左传》等书校点工作。

1976年(八十一岁)粉碎“四人帮”。开始《杜甫叙论》写作。

1977年(八十二岁)继续撰写《杜甫叙论》。

1978年(八十三岁)获平反,推翻一切诬蔑不实之辞。恢复中文系系主任职务,重新主持中文系工作。招收唐宋文学研究生。修订有关梅尧臣研究之三部著作。

1979年(八十四岁)1月,复旦大学中文系及所在里弄为邹莲舫召开平反昭雪大会。

5月,《梅尧臣传》由中华书局出版。

1980年(八十五岁)10月,《梅尧臣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1月,《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81年(八十六岁)辞去中文系系主任职务,任名誉主任。

3月,《杜甫叙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1月修订后之《读诗四论》(改称《诗三百篇探故》),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秋,赴京参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会议,任文科评议组成员,并任首批文科博士生导师。

修订历年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为《中国文学论集》。准备《陈子龙及其时代》写作。

泰兴县政府派员至沪,洽谈接受捐屋事宜。

1982年(八十七岁)撰写《陈子龙及其时代》。

8月1日,泰兴县政府举行捐屋交接仪式。派三子君道、三女惠如为代表前往参加,无偿捐屋二十四羊、书刊四千余册及部分家具。

1983年(八十八岁)3月,《中国文学论集》由中华书局出版。

1984年(八十九岁)1月,《陈子龙及其时代》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85年(九十岁)开始《元好问传》写作准备。

招收传记文学博士研究生。

1986年(九十一岁)撰写《元好问传》。健康状况渐衰,教学著书,仍不稍懈。

12月6月,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市作家协会、泰兴县委及县政府假上学作协礼堂,联合举办“庆祝朱东润教授九十寿辰及执教七十年纪念会”。

1987年(九十二岁)屡病住院,治疗出院后仍坚持工作,以“教师终于讲座”自励,继续博士生论文指导及传记写作。

12月初,《元好问》初步写成。18日,博士生李祥年毕业论文答辩通过。20日因全身黄疸,再入长海医院接受治疗。

1988年(九十三岁) 1月15日,由长海医院肝胆外科施行手术抢救。手术诊断:胃癌、肝门淋巴结转移,并发阻塞性黄疸。弥留之际,仍以工作未完成为念。

2月10日下午4时49分,逝世。

2月15日,于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著作书目

《中国文学批评论集》上海 开明书店 民国36 [1947]

《左传选》朱东润选注,上海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 古典文学出版 1957

《陆游研究》中华书局 1961

《陆游选集》(宋)陆游著,朱东润选注,中华书局 1962,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中华文史论丛》朱东润、钱伯城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

《陆游传》上海古籍 1979,海南出版社 1993

《梅尧臣传》中华书局 1979

《梅尧臣诗选》(宋)梅尧臣著,朱东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1980

《梅尧臣集年校注》(宋)梅尧臣著,朱东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杜甫叙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诗三百篇探故》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张居正大传》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 1981,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

《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 1983

《陈子龙及其时代》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通用大学语文》复旦大学 1985

《古文鉴赏辞典》吴功正主编,叶圣陶、朱东润撰稿,南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7

《张居正传》海南出版社 1993

《李方舟传》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6

《史记考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