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词语·丁零【拼音】:dīng líng

【注音】:ㄉㄧㄥ ㄌㄧㄥˊ

[词语解释]◎ 丁零 dīnglíng

[tinnient;tinkle jingle] 形容铃声或金属撞击的声音

铜铃丁零

[详细解释]释义:(1).古民族名。

又称“丁令”、“丁灵”。 汉 时为 匈奴 属国,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

【出处】:《史记·匈奴列传》:“后北服 浑庾 、 屈射 、 丁零 、 鬲昆 、 薪犁 之国。” 张守节 正义:“已上五国在 匈奴 北。” 司马贞 索隐引《魏略》:“ 丁零 在 康居 北,去 匈奴 庭 接习水 七千里。”

【示例】:唐李涉《六叹》诗:“ 汉 臣一没 丁零 塞,牧羊西过 阴沙 外。” 清纳兰性德《蝶恋花》词:“去去 丁零 愁不绝,那堪客里还伤别。”

释义:(2).象声词。

【出处】:唐黄滔《戴安道碎琴赋》:“朱弦并断,类冰泉裂石以丁零。”

【示例】:赵树理《登记》:“有一个明晃晃的小东西从她衣裳口袋里溜出来,丁零一声掉到地下。”

民族

即敕勒,中国古代民族,属于原始游牧部落,又称高车、狄历、铁勒、丁零(丁灵)。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留居在原来贝加尔湖一带的敕勒被称为丁零。鲜卑人因北方的敕勒人使用车轮高大的车子,称之为高车。西汉进攻北匈奴战胜之后,敕勒的地域开始南移,与中原的汉族交往。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敕勒人和柔然人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在中原的丁零人曾建立翟魏政权。

4世纪中叶,生活在阴山一带的人大都已鲜卑化。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人在北魏时期大量参加鲜卑人、汉人的战争,其中大部和丁零人一起逐渐融入汉族。

敕勒中北方的一部后来成为回纥,现代维吾尔族的祖先。俄罗斯联邦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境内的雅库特人也是敕勒人的后裔。

丁零1、古国名,其地在今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至贝尔湖以南一带。

2、象声词,现多形容铃声或小的金属物体的撞击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