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诗话》是北宋时刘颁撰写的有关诗歌评论的书。
刘颁,字贡文,临江新喻人。与兄长刘敞原父同登庆历(公元1041年至1048年)进士第。刘颁仕途一直不顺利,在州县任地方官达二十年,才至汴京任国子监直讲。后受欧阳修、赵概等人推荐,担任馆职,因为与当时的御史丞王陶有夙憾,王陶就联络侍御史苏■一起排挤刘颁,刘颁当时已官至员外郎,因受王陶的排挤,只做了个馆阁校勘。到了宋神宗熙宁(公元1068至1077年)年间,才升任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
当时神宗皇帝下诏封太祖赵匡胤的孙子辈中品行端正的为王,以供奉赵匡胤。刘颁上疏反对,“按照礼信,诸侯不得以天子为祖宗,应该供奉其封国的祖先。应尊崇德昭、德芳的后代,让他们世世代代爵位不降,宋庙祭祀时,让他们列位陪祭,这才是褒扬太祖的正确方法。”后来皇帝就按照刘颁的建议办理。熙宁年间,是王安石变法的岁月。王安石在神宗的支持,大量地实行一系列改革变法的措施,如青苗法、保甲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等。在变法进行的过程中,准备改革学校贡举法,而学校贡举的改变,将会影响一大批读书人的前途和命运,于是遭到了包括刘颁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刘颁上疏说:“本朝选举士人的制度,已经实行了近百年,历朝的将相大臣,名公名卿,都是由这种制度选拔出来,而实行新法的人却说这种制度埋没人才,这岂不是诬蔑吗?希望朝廷继续实行过去的学校贡举法,不要轻意变动。”
当时王安石也担任皇帝的侍讲官,请求让侍讲的官员坐着讲课,这也受到刘颁的非难,他上疏认为:“侍读大臣在皇帝面前讲课,不能坐下来讲,而是离开座位,站着讲课,这是古来就有的礼制。王安石让侍讲官坐着讲课,好像是表示皇帝尊德乐道,但这应该由皇帝提出,而不应由臣子请求。”当时的礼官们也都同意刘颁的意见。
刘颁曾经主持考试开封府的举人,在考试过程中,与本院的考官王介因故争执,互相骂詈,被监察御史弹劾而罢去礼院官职。开始,主持变法的吕惠卿任考官时,把支持新法的应试者列在高等,而把不支持新法的人放在下等。刘颁担任考官后,又重新覆核,重新排定名次,因此得罪了支持新法的吕惠卿、王安石等人。刘颁又曾经给王安石写信,信中反对王安石实行新法,论述新法的种种不便,引起王安石的不满,再加上以前的种种过失,一怒之下,王安石把刘颁贬为通判泰州,不久又贬为以集贤接理、判登闻检院、户部判官、知曹州。曹州就是今天的山东菏泽地区一带,是盗贼横行的地方,严法重刑也不能制止。
刘颁认为严法重刑并不能制止盗贼,“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到任之后,实行宽惠的治民政策,盗贼也就没有了。不久,刘颁又调任开封府判官,又复出任东京转运使。在任期间,宽厚待人,对部属中才能低下的人也心存仁厚,务为保全。不久,刘颁又调任兖州、亳州三地知州,吴居厚接替刘颁担任京东转运使。吴居厚到任后,严格按照朝廷的法令办事,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而吴居厚又揭发刘颁在任时的种种措施,上奏朝廷,于是刘颁又被贬为监衡州盐仓。
哲宗初年,政局发生了变化,新法被废除了,支持新法的人被贬黜了,刘颁又被起用为襄州知州。不久,刘颁又到汴京担任秘书少监,但地不久,就因病要求辞职,于是朝廷任以直龙图阁的头衔,担任蔡州知州。担任给事中的孙觉、胡宗愈,中书舍人苏轼、范百禄等人上疏皇帝,认为刘颁“博记能文章,政事侔古循吏,身兼数器,守道不回,宜优赐之告,使留京师。”这时,刘颁才到蔡州几个月,又被召回汴京担任中书舍人。任职后即上书请求恢复旧制,建紫微阁于西省。不久,因病逝去,终年六十七岁。
刘颁学问渊博,著述丰富,特别精通史学,对于两汉历史尤其熟悉。著有《东汉刊误》四卷。这部书是刘颁任国子监直讲时撰写的,因为英宗皇帝在阅读《后汉书》时,经常见到垦田字被写成“恳田”,于是下诏国子监刊正。刘颁奏诏刊正,撰成《东汉刊误》四卷,于治平三年(公元1067年)上奏英宗皇帝,受到皇帝的褒扬。
因为刘颁精能两汉历史,故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时,邀请刘颁两汉部分的撰写工作,刘颁与司马光等人一道,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卷帙浩繁的编年体史学名著,为中国史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编撰《资治通鉴》的同时,刘颁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撰写《编年纪事》十一卷,自注是“因司马温公所撰编次”。应该是缩写本之类的书籍,今已不传。
刘颁的著作除了上述的《东汉刊误》、参编《资治通鉴》,另撰《编年记事》外,还有《五代春秋》十五卷,《内传国语》二十卷,《经史新义》七卷,都已经佚失了。存下来的有《中山诗话》和《彭城集》。
刘颁既是一个史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他一生中曾写下不少诗篇,其中的不少诗篇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充满着对国家、民族的关切和对百姓痛苦生活的同情。在《幽州图》一诗中,刘颁写道,“鄙夫平居常叹息,蓟门幽都皆绝域;安得猛士守北方,为排敌人复禹迹。”表达了诗人对燕云失地的关切之情。在《自古》诗中,他对皇帝因嬖幸而封侯加以无情的嘲讽;而在《京北流人》等诗中,对陷于痛苦的流亡生活中的劳动人民则充满了真挚的同情。
刘颁还对诗歌发表评证,写有《中山诗话》,又称《刘贡文诗话》。诗话是我国古代诗歌评论的主要体裁,唐朝末年已经出现这种形式。现在的诗话中,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司马光的《续诗话》和刘颁的《中山诗话》为最早。《中山诗话》的主要内容是记载当时文坛的一些掌故、趣闻、轶事,如“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条记载,“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乡人有强大年者,续杜句曰:‘江汉思归客’,杨亦属对,乡人徐举‘乾坤一腐儒。’杨默然苦少屈。欧公亦不甚喜杜诗,谓韩吏部绝伦,吏部于唐世文章未尝屈下,独称道李杜不已,欧贵韩而不悦子美,所不可晓,然于李白而甚赏爱,将由李白超卓飞扬,为感动也。”
于此可以了解宋初文坛上存在着宗韩、宗杜、宗李的区别以及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欣赏倾向。在文学理论上,刘颁推重“质愿宏壮”、“含蓄深远”的诗歌,反对为追求平淡而陷入“质多文少”的误区,主张作诗应该除去鄙俗。刘认为作诗的要务是立意,如果立意不高,辞藻再美也算不上上称之作,“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义词平易,自是奇作。世效古人平易句,而不得其意义,翻成鄙野可笑。”
《中山诗话》是成书较早的诗话,因此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粗疏之处。在内容上,除了进行诗歌评论外,还有不少篇幅是记载和诗歌评论、欣赏没有多少关系的朝野轶闻,如“景中羌人叛”记载,“景羌人叛,诏遗士献方略,率皆得官,有题关西驿舍曰:弧星荧荧照寒野,汉马萧萧王陵下,庙堂不肯用奇谋,天子徒劳聘贤者。万里危机入燕蓟,八方杀气冲灵夏。逢时还似不逢时,已矣吾生真苟且。”在这里刘颁是讲一首咏怀诗的产生过程,但在记述中就流露出对北宋仁宗皇帝的不满,认为自己“逢时还似不逢时,已矣吾生真苟且。”
在“太宗晚年烧炼丹药”条中记载,“太宗晚年烧炼丹药,潘阆尝献方书,及皇帝升遐,惧诛,匿舒州潜山寺为行者,题诗于钟楼云,‘绕寺千千万万锋,(第二句缺)顽童趁暖贪春睡,忘却登楼打晓钟。’孙仅为郡官,见诗曰:‘此潘逍遥也,告寺僧呼行者,潘已亡去。’”这一段记载透露出太宗皇帝赵光义晚年迷信丹药,让道士炼丹以求长生的历史真象,也是朝廷忌讳的事。
刘颁生性诙谐幽默,说话口不择言,写书撰文也是如此,他的《中山诗话》就是因为在谈论诗歌时顺便把北宋时期朝廷的一些阴暗面给暴露出来,因此当徵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下诏禁毁元党人的书籍时,《中山诗话》也就难逃禁运了。当然《中山诗话》的被毁,除了书中的内容外,作者参加元党首领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并在政治上反对新法,是一个重要原因。
太宗好文,每进士及第,赐闻喜宴,常作诗赐之,累朝以为故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赐诗尤多,然不必尽上所自作。景祐初,赐诗落句云:「寒儒逢景运,报德合如何?」论者谓质厚宏壮,真诏旨也。
刘子仪赠人诗云:「惠和官尚小,师达禄须干。」取柳下惠圣之和,师也达,而子张学干禄之事。或有除去官字示人曰:「此必番僧也,其名达禄须干。」闻者大笑。诗有诗病俗忌,当避之。此偶自谐和,无若轻薄子何,非笔力过也。
景祐中,宋宜献上〈杨太妃挽诗〉云:「神归梁小庙,礼祔汉馀陵。」文士称其用事精当。梅昌言诗曰:「先帝遗弓剑,排云上紫清。同时受顾托,今日见升平。」虽不用事,意思宏深,足为警语。
景祐末,元昊叛,夏郑公出镇长安,梅送诗曰:「亚夫金鼓从天落,韩信旌旗背水陈。」时独刻公诗於石。
僧惠崇诗云:「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然唐人旧句。而崇之弟子吟赠其师诗曰:「河分冈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不是师偷古人句,古人诗句似师兄。」杜工部有「峡束苍江起,巖排石树圆」,顷苏子美遂用「峡束苍江,巖排石树」做七言句。子美岂窃师者,大抵讽古人诗多,则往往为己得也。
王元之〈谪黄州诗〉曰:「又为太守黄州去,依旧郎官白发生。」在朝与执政不相能,作〈江豚诗〉以讥之曰:「江云漠漠江雨来,天意为霖不干汝。」俗云,豚出则有风雨。又曰:「餐啗虾鱼颇肥腯。」讥其肥大。
人多取佳句为句图,特小巧美丽可喜,皆指咏风景,影似百物者尔,不得见雄材远思之人也。梅圣俞爱严维诗曰:「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固善矣,细较之,夕阳迟则系花,春水漫何须柳也。工部诗云:「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此可无瑕纇。又曰:「萧条九州内,人少豺虎多。少人慎莫投,多虎信所过。饥有易子食,兽犹畏虞罗。」若此等句,其含蓄深远,殆不可模效。
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世效古人平易句,而不得其意义,翻成鄙野可笑。卢仝云「不即溜钝汉」,非其意义,自可掩口,宁可效之邪?韩吏部古诗高卓,至律诗虽称善,要有不工者,而好韩之人,句句称述,未可谓然也。韩云:「老公真箇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直谐戏语耳。欧阳永叔、江邻几论韩〈雪诗〉,以「随车翻缟带,逐马散银杯」为不工,谓「坳中初盖底,凸处遂成堆」为胜,未知真得韩意否也?永叔云:「知圣俞诗者莫如某,然圣俞平生所自负者,皆某所不好;圣俞所卑下者,皆某所称赏。」知心赏音之难如是,其评古人之诗,得毋似之乎!
潘阆字逍遥,诗有唐人风格。有云:「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新月无朗照,落日有馀晖。鱼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岁暮自桐庐归钱塘〉仆以为不减刘长卿。
太宗晚年,烧炼丹药,潘阆尝献方书。及帝升遐,惧诛,匿舒州潜山寺为行者,题诗於钟楼云:「绕寺千千万万峰,忘第二句。顽童趁暖贪春睡,忘却登楼打晓钟。」孙仅为郡官,见诗曰:「此潘逍遥也。」告寺僧呼行者,潘已亡去。
王益柔胜之为馆职,年少亦颉颃。张掞叔文亦新贴职,年长而官已高,每群聚辄居上座。王密于屏风题云:「四十馀年老健儿。」此唐徐州节度王智兴〈自咏诗〉句。翼日会食,张正坐诗下,众无不哂。
李绚公素有诗赠同姓人曰:「吾宗天下者。」王胜之辄取注之曰:「居甘泉者以讴著,京施名倡李氏居甘泉坊善讴。卖药者以木牛著,京施李家卖药,以木牛自表,人呼为李木牛。围棋者以憨者,李乃国手,而神思昏浊,人呼为李憨子。裁襆头者以拗著,李家襆头,天下称善,而必与人乖刺,岁久自以拗李呼。作诗者以豁达著。」豁达老人喜为诗,所至辄自题写,诗句鄙下而自称豁达李老。尝书人新素墙壁,主人憾怒,诉官杖之,拘执使市石灰更杇漫讫,告官乃得纵舍,闻者哂之。此数人因胜之有云,遂自托不朽。
梅昌言出镇太原,黄觉送诗曰:「五马雍容出镇时,都人争看好风仪。文章一代喧高价,忠直三朝受圣知。帐下军容森剑戟,门前行色拥旌旗。云龙古戍黄榆暗,雪满长郊白草衰。出去暂开貔虎幕,归来须占凤凰池。鬓间未有一茎白,陶铸苍生固不迟。」梅雅自修饰,容状伟如,大喜之。
黄觉仕官不遂,尝送客都门外,不及寓邸舍,会一道士取所携酒炙呼饮之,既而道士举杯摭水写「吕」字,觉始悟其为洞宾也。又曰:「明年江南见君。」觉果得江南官。及期见之,出怀中大钱七,其次十,又小钱三,曰:「数不可益也。」予药数寸许,告觉曰:「一以酒磨服之,可保一岁无疾。」觉如其言,至七十馀,药亦垂尽,作诗曰:「床头历日无多子,屈指明年七十三。」果是岁卒。
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
祥符、天禧中,杨大年、钱文僖、晏元献、刘子仪以文章立朝,为诗皆宗尚李义山,号「西昆体」,後进多窃义山语句。赐宴,优人有为义山者,衣服败敝,告人曰:「我为诸馆职撏撦至此。」闻者懽笑。大年〈汉武诗〉曰:「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待诏先生齿编贝,忍令索米向长安。」义山不能过也。元献〈王文通诗〉曰:「甘泉柳苑秋风急,却为流萤下诏书。」子仪画义山像,写其诗句列左右,贵重之如此。
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乡人有强大年者,续杜句曰「江、汉思归客」,杨亦属对,乡人徐举「乾坤一腐儒」,杨默然若少屈。欧公亦不甚喜杜诗,谓韩吏部绝伦。吏部於唐世文章,未尝屈下,独称道李、杜不已。欧贵韩而不悦子美,所不可晓﹔然于李白而甚赏爱,将由李白超趠飞扬为感动也
孟东野诗,李习之所称:「食荠肠亦苦,强歌声不懽。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可谓知音。今世传《郊集》五卷,诗百篇。又有集号《咸池》者,仅三百篇,其间语句尤多寒涩,疑向五卷是名士所删取者。东野与退之联句诗,宏壮博辩,若不出一手。王深父云:「退之容有润色也。」
张籍乐府词,清丽深婉,五言律诗亦平澹可爱,至七言诗,则质多文少。材各有宜,不可强饰。文昌有〈谢裴司空马诗〉曰:「乍离华厩移蹄涩,初到贫家举眼惊。」此马却是一迟钝多惊者,诗词微而显,亦少其比。
白乐天诗曰:「请钱不早朝。」「请」作平声,唐人语也。今人不用廝字,唐人作斯音,五代已作入声,陶谷云「尖檐帽子卑凡廝」是也。白曰:「金屑琵琶槽,雪摆胡腾衫。」琵琶与今人同。杜曰「皂雕寒始急」,白曰「千呼万唤始出来」,人皆谓语病。事之终始,音上声,有所宿留,今甫然者音去声。二公诗自非语病。
唐诗赓和,有次韵,先後无易。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用彼韵不必次。吏部和皇甫〈陆浑山火〉是也,今人多不晓。刘长卿〈馀干旅舍〉云:「摇落暮天迥,丹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征衣。」张籍〈宿江上馆〉云:「楚驿南渡口,夜深来客稀。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旅宿今已远,此行殊未归。离家久无信,又听捣砧衣。」两诗偶似次韵,皆奇作也。
管子曰:「是无终始,无务多业。」此言学者贵能成就也。唐人为诗,量力致功,精思数十年,然後名家。杜工部云:「更觉良工用心苦。」然岂独画手心苦耶!
真宗问进臣:「唐酒价几何?」莫能对。丁晋公独曰:「斗直三百。」上问何以知之,曰:「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亦一时之善对。
海陵人王纶女,辄为神所冯,自称仙人。字善数品,形制不相犯。〈吟雪诗〉云:「何事月娥欺不在,乱飘瑞叶落人间。」说云:天上有瑞木,开花六出。他诗句词意飘逸,类非世俗可较。〈题金山〉云:「涛头风卷云,山脚石蟠虬。」常谓纶为清非孺子,不晓其义。亦有诗赠曰:「君为秋桐,我为春风。春风会使秋桐变,秋桐不识春风面。」居数岁,神舍女去,懵然无知。嫁为广陵吕氏妻。
鞠,皮为之,实以毛,蹙蹋而戏。见〈霍去病传〉注:「穿城蹋鞠。」晚唐已不同矣。归氏子弟嘲皮日休云:「八片尖皮砌作毬,火中燂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今柳三复能之,述曰:「背装花屈膝,屈,口勿反。白打大廉斯。进前行两步,跷後立多时。」柳欲见晋公无由,会公蹴毬後园,偶迸出,柳挟取之,因怀所业,戴毬以见公。出书再拜者三,每拜,毬起复于背膂襆头间,公乃笑而奇之,遂延于门下。然弟子拜师,常礼也,独毬多贱人能之,每见劳于富贵子弟,莫不拜谢而去,此师拜弟子也。术不可不慎,此亦可喻大云。
洪州西山与滕王阁相对,一僧尽览诗板,告郡守曰:「尽不佳。」因朗吟曰:「洪州太白方,积翠倚穹苍。万古遮新月,半江无夕阳。」守异之,遣出。闽僧有朋多诗,如「虹收千嶂雨,潮展半江天。」又曰:「诗因试客分题僻,棋为饶人下著低。」亦巧思也。
王丞相嗜谐谑。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王曰:「『头老欲依僧』,是古诗一句。」客亦曰:「『急则抱佛脚』,是俗谚全语。上去投,下去脚,岂不的对也。」王大笑。
孟蜀时,花蕊夫人号能诗,而世不传。王平父因治馆中废书,得一轴八九十首,而存者纔三十馀篇,大约似王建句。若「厨船进食簇时新,列坐无非侍从臣。日午殿头宣所鱠,隔花催唤打鱼人。」「月头支给买花钱,满殿宫娥近数千。遇著唱名都不语,含羞急过御状前。」
山东二经生同官,因举郑谷诗曰:「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王徭。」一生难之曰:「野鹰安得王徭?」一生解之曰:「古人宁有失也?是年必当索翎毛耳。」
刁景纯有见无类,必往复,归每至三鼓。宋祁判馆,集僚属,而刁或连日不赴,因邀而谯让之。王原叔戏改杜〈赠邓广文〉云:「景纯过官舍,走马不曾下。蓦地趁朝归,便遭官长骂。」李献臣曰︰「我为足之云︰『多罗四十年,偶未识摩毡。时西戎唃氏子名摩毡。近有王宣政,时时与纸钱。』」刁尝为王宣政作墓铭。以古文篆隶加褾轴,密挂刁听事。会一日大雨,不出,周步厅庑间,始见此图。问之从者。曰:「挂此已数日矣,先造者往往能通念也。」
苏子美魁伟,与宋中道并立,下视之,笑曰﹕「交不著。」京师市井语也。号为「锥宋」,为其颖利而么麼云。赠诗曰﹕「譬如利锥末,所到物已破。」後倅洺州。洺本赵地,有毛遂冢,圣俞遂举处囊事为送行诗戏之。
司马温公论九旗之名,旗与旂相近。《诗》曰:「言观其旂。」《左传》:「龙尾伏辰,取虢之旂。」然则此旂当为芹音。周人语转,亦如关中以中为蒸,蛊为尘,丹青之青为萋也。五方语异,闽以高为歌,荆、楚以南为难,荆为斤。昔闽士作〈清明象天赋〉,破题云:「天道如何,仰之弥高。」会考官同里,遂中选。荆、楚士题雪用先字,後曰「十二峰峦旋旋添」。反读添为天字也。向敏中镇长安,土人不敢卖蒸饼,恐触中字讳也。
杨安国判监,集学官饮,必颂《诗谱》以侑酒。举杯属客,曰:「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且饮酒。」裴如晦亦举杯曰:「古之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不能饮矣。」一座皆笑,而杨不悟。
泗州塔,人传下藏真身,後阁上碑道兴国中塑僧伽像事甚详。退之诗曰:「火烧水转扫地空。」则真身焚矣。塔本喻都料造,极工巧。俗谓塔顶为天门,苏国老诗曰:「上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以讥在位者。
古诗曰:「袖中有短书,欲寄双飞燕。」以燕时物,故寓言尔。蜀人自京以鸽寄书,不浃旬而达船,船浮海,亦以鸽通信,非虚言也。史以陆机「黄耳」为犬,能寄书,恐不然。自洛至吴,更历江、淮,殆数千里,安能谕人而从舟楫乎?或者为奴名,不然,当为神犬也。
史著赫连勃勃之暴,蒸土筑城,意谓釜甑熟之。然不知北方土工,用春首聚土,阳气蒸发,用筑则坚牢特甚故尔。近有献策筑吴江为甕堤,土人欲以巨甕实土,稍稍下之。不思土实则甕重不可致,虚致水中则泛,泛曷可止。虽执政亦惑之。然治河皆有甕堤,形似甕耳,不用陶器也。
汪白为〈平糶诗〉刺时病云:「穴垣补墙隙,墙成垣已隳。断屦补穿履,履成屦亦亏。」
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木兰花〉皆七言诗,有云:「重头歌咏响璁琤,入破舞腰红乱旋。」重头、入破,皆弦管家语也。
欧阳文忠公见张安陆,迎谓曰:「好,云破月来花弄影。」
《韩吏部集》有李习之两句云:「前之讵灼灼,此去信悠悠。」若无可取,郑州掘一石,刻刺史李翱诗曰:「县君爱砖渠,绕水恣行游。鄙性乐山野,掘地便池沟。两岸植芳草,中间漾清流。所向既不同,砖凿名自修。从他後人见,景趣谁为幽。」王深父编次入习之集。此别一李翱尔,而习之不能诗也。吏部读皇甫湜
诗,亦讥其掎摭粪壤。梅圣俞谓尹师鲁以古文名而不能诗。
陈亚以药名咏白发云:「若是道人头不白,老人当日合乌头。」
员外郎上官佖尝劝石少傅中立慎缄,石勃然曰:「上官佖如下官口何!」
韩吏部〈赠玉川诗〉曰:「水北山人得声名,去年去作幕下士。水南山人又继往,鞍马仆从塞闾里。少室山人索价高,两以谏官徵不起。」又曰:「先生抱材须大用,宰相未许终不仕。」王向子直谓韩与处士作牙人商度物价也。古称驵侩,今谓牙,非也。刘道原云:「本称互郎,主互市。唐人书互为□,因讹为牙。」理或信然。今言万为方,千为撇,非讹也,若隐语尔。
陈文惠尧佐以使相致仕,年八十,有诗云:「青云歧路游将遍,白发光阴得最多。」构亭号佚老,後归政者往往多效之。公喜堆墨书,游长安佛寺题名,从者误侧砚污鞋,公性急,遂窒笔於其鼻,客笑失声,若皇甫湜怒其子,不暇取杖,遂齕臂血流。
今人呼秃尾狗为厥尾,衣之短後者亦曰厥,故欧公记陶尚书诗语末厥兵,则此兵正谓末贼尔。世语虚伪为何楼,盖国初京师有何家楼,其下卖物皆行滥者,非沽滥称也。世语优人为何市乐,说者谓南都石驸马家乐甚盛,诋诮南市中乐人,非也。盖唐元和时《燕吴行役记》,其中已有河市字,大抵不隶名军籍而在河市者,散乐名也。世谓事之陈久为瓒,盖五代时有马瓒,为府幕,其人鲁憨,有所闻见,他人已厌熟,而乃甫为新奇道之,故今多称瓒为厌熟,京师人货香印者,皆击铁盘以示众人,父老云,以国初香印字逼近太祖讳,故托物默喻。
梁周翰,真宗即位,始知诰,〈赠柳开诗〉曰:「九重城阙新天子,万卷诗书老舍人。」时杨大年、朱昂同在禁掖,杨未及满三十,而二公皆老,数见靳侮。梁谓之曰:「公毋侮我老,此老亦将留与公尔。」朱昂闻之,背面摇手掖下,,谓梁曰:「莫与,莫与!」大年死不及五十。
余靖两使契丹,虏情益亲,能胡语,作胡语诗。虏主曰:「卿能道,吾为卿饮。」靖举曰:「夜宴设逻厚盛也。臣拜洗,受赐。两朝阙荷通好。情感勤。厚重。微臣雅鲁拜舞。祝若统,福祐。圣寿铁摆嵩高。俱可忒。无极。」主大笑,遂为釂觞。汉史有〈盘木白狼诗〉,译出夷语,殆不若靖真胡语也。刘沆亦使虏,使凌压之,契丹馆客曰:「有酒如渑,系行人而不住。」沆应声曰:「在北曰狄,吹〈出塞〉以何妨。」仁宗待虏有礼,不使纤微迕之,二公俱谪官。
古人多歌舞饮酒,唐太宗每舞,属群臣。长沙王亦小举袖,曰:「国小不足以回旋。」张燕公诗云:「醉後懽更好,全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李白云:「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醉後凉风起,吹人舞袖环。」今时舞者必欲曲尽奇妙,又耻效乐工艺,益不复如古人常舞矣。古人重歌诗,自隋以前,南北旧曲颇似古,如〈公莫舞〉、〈丁督护〉,亦自简澹。唐来是等曲又不复入听矣。近世乐府为繁声加重叠,谓之缠声,促数尤甚,固不容一倡三叹也。胡先生许太学诸生鼓琴吹箫,及以方响代编磬,所奏惟〈采苹〉、〈鹿鸣〉数章而已,故稍曼延,傍迩郑、卫声,或问之,曰:「无他,直缠声〈鹿鸣〉、〈采苹〉尔。」
梅圣俞幼〈戏谢师直诗〉曰:「古锦裁诗句,斑衣戏坐隅。木奴今正熟,肯效陆郎无?」师直小名锦衣奴,至十岁读此,方悟之。
石曼卿独行京师,一豪士揖之而语曰:「公幸过我家。」石许之,同入委巷,抵大第,藻饰宏丽,锦绣珠翠,殆非人间所拟。歌舞欢醉,丐书,为挥〈筹笔〉、〈驿诗〉数篇。以金帛数百千赠之,复使驺从送还,恍然不知其谁。翼日,殆无复省所居矣。他日,遇诸涂,以遗以白金数两,谓曰:「诗中『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最为佳句。」
赵少师初在涟水守馆,不数年後,以学士知涟水,继来者名其堂为豹隐。曼卿有诗曰:「熊非清渭逢何暮?龙卧南阳去不还。年少官游今郡守,蔚然疑在立谈间。」後莫偕者。
曹参尝为功曹,而杜诗云「功曹无复叹萧何」,误矣。按光武尝谓邓禹,「何以不掾功曹?」陈子昂云:「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放麑,本秦西巴,孟孙氏之臣,谓之中山,亦误矣。唐韩皋鼓〈广陵散〉,其说谓毌丘俭、诸葛诞刺扬州,举兵讨晋,不成而散于广陵尔。刘道原谓汉、魏时扬州刺史治寿春,俭、诞皆死寿春,是时广陵属徐州,至隋、唐始为扬州,不可不察也。
景祐中,羌人叛,诏遗士献方略,率皆得官。有〈题关西驿舍〉曰:「弧生荧荧照寒野,汉马萧萧五陵下。庙堂不肯用奇谋,天子徒劳聘贤者。万里危机入燕、蓟,八方杀气冲灵、夏。逢时还似不逢时,已矣吾生真苟且。」
宋次道〈次西都诗〉,以狐落对五凤楼,言野狐落,唐人名宫人所聚也。
太宗时,同年数辈取名似姓者为句云:「郭郑、郑东、东野绛,马张、张夏、夏侯璘。」熙宁初,有崔度、崔公度,王韶、王子韶,又有章君陈、陈君章,如以西门豹对东方虬也。王丞相云:「马子山骑山子马。」马给事字子山。穆王八骏有山子马之名。久之,人对曰:「钱衡水盗水衡钱。」钱某为衡水令。人谢之曰:「正欲作对尔,实非有盗也。」
永州何仙姑,不饮食,无漏泄,世传其神异。岳州天庆观柱以震折,有倒书「谢仙火」字。仙姑云:「雷部夫妇二人,长阔各三尺,银色。」莫不骇信。有熟于江湖间事者,曰:「南方贾人各以火自名,一火犹一部也。此贾名仙,刻木记己物耳。」是亦不可知也。尝有道人,自言隋、唐间人,谈黄巢事甚悉,因曰:「黄六晚节至此。」张安道尚书云:「巢六兄弟,而巢最小,当第六。」由是推之,则道人之言信然乎?
江州琵琶亭,前临江,左枕湓浦,地尤胜绝。夏、梅诗最佳。英公、公仪。夏云:「年光过眼如车毂,职事羁人似马衔。若遇琵琶应大笑,何须涕泣满青衫!」梅云:「陶令归来为逸赋,乐天谪宦起悲歌。有弦应被无弦笑,何况临弦泣更多!」又有叶氏女名桂女,字月流。诗曰:「乐天当日最多情,泪滴青衫酒重倾。明月满船无处问,不闻商女琵琶声。」
词人以也字作夜音,杜云:「青袍也自公。」白公云:「也向慈恩寺?游。」不可如字读也。
张湍为河南司录府,当祭社,买猪以呈尹,而猪辄突入湍家,湍即捉杀之。湍对尹云:「律云,猪无故夜入人家,主人登时杀之勿论。」尹笑之,为别市猪。
张介以命术游公卿间,寓居钱塘西湖上。尝自京师南归,士大夫率为诗赠之。吕许公王沂公时方执政,亦皆有诗。夏郑公留守南京,为诗寄二公曰:「上公诗笔千金重,逋客归装一舸轻。莫到青山更招隐,且留贤哲为苍生。」郑公在朝,数为御史纠劾,疑时宰讽旨,作〈青雀诗〉:「青雀孤飞毛羽单,卑栖岂敢碍鵷鸾。明珠自有千金价,莫为他人作弹丸。」
自唐以来,试进士诗,号省题。近年能诗者,亦时有佳句。蜀人杨谔〈宣室受釐〉落句云:「愿前明主席,一问洛阳人。」滕甫〈西旅来王〉云:「寒日边声断,春风塞草长。传闻汉都护,归奉万年觞。」谔有诗名,〈题骊山诗〉云:「行人问宫殿,耕者得珠玑。」最为警策。
唐人饮酒,以令为罚,韩吏部诗云:「令徵前事为。」白傅诗云:「醉翻襴衫抛小令。」今人以丝管歌讴为令者,即白傅所谓。大都欲以酒劝,故始言送,而继承者辞之,摇首挼舞之属,皆却之也,至八遍而穷,斯可受矣。其举故事物色,则韩诗所谓耳。近岁有以进士为举首者,其党人意侮之,会其人出令,以字偏傍为率,曰:「金银钗钏铺。」次一人曰:「丝绵紬绢网。」至其党人,曰:「鬼魅魍魉魁。」俗有谜语曰:「急打急圆,慢打慢圆,分为四段,送在窑前。」初以陶瓦乃为令耳。
陈文惠善为四句诗,在江湖有诗云:「平波渺渺烟苍苍,菰蒲纔熟杨柳黄。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文惠年六十馀,纔为知制诰,其後遂至真宰使相致仕。文惠喜堆墨书,深自矜负,号前无古人,後无来者。与石少傅同在政府,石欲戏之,政事堂有黑漆大饭床,长五六尺许,石取白垩,横画其中,可尺馀,而谓陈曰:「我颇学公堆墨字。」陈闻之欢甚。石顾小吏二人,舁饭床出,曰:「我已能写口字。」陈为怅然。
江邻几善为诗,清淡有古风。苏子美坐进奏院事谪官,後死吴中。江作诗云:「郡邸狱冤谁与辩?皋桥客死世同悲。」用事甚精当。尝有古诗云:「五十践衰境,加我在明年。」论者谓莫不用事,能令事如己出,天然浑厚,乃可言诗,江得之矣。江天质淳雅,喜饮酒、鼓琴、围棋。人以酒召之,未尝不往,饮未尝不醉,已醉眠,人强起饮之,亦不辞也。或不能归,即留宿人家,商度风韵,陶靖节之比。江尝通判庐州,有酒官善琴,以坐局不得出,江日就之,郡中沙门、羽士及里氓能棋者数人,呼与同往。郡人见之习熟,因画为图:前列驺导,有一人骑马青盖,其後沙门、羽士、褐衣数人,葛巾芒屩累累相寻,意思萧散。惜时无名手,此画不足传後,何必减嵇、阮也。
道人张无梦,在真宗朝,以处士见除校书郎。无梦善摄生。梅昌言知苏州,无梦求见之,先与诗云:「壼中一粒长生药,待与苏州太守分。」好为大言,处之不疑,自比李少君。然无梦年九十死。无梦语人,少时绝欲,屏居山中十馀岁,自以为不动。及出见妇人美色,乃复歉然。又入山十馀年,乃始寂定。劝人饮食毋用盐醋,煮饼淡食,更自有天然味。无梦老病耳聋,其死亦无他异。
蜀人李士宁,好言鬼神诡异事。为予言,尝泛海值风,广利王使存问己。又尝一夜,有人传相公命己,及往,燕设甚盛,饮食醉饱。既寤,乃在梁门外。疑所谓相公者,二相神也。人皆言士宁能佗心通。士宁过余,余故默作念,侮戏之竟日,士宁不知,乌在其通也!士大夫多遗其金帛钱物,士宁以是财用常饶足。人又以为有术能归钱,与李少君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