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名称: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其他名称: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Olympiad
创办时间: 1959年
主办单位: 由参赛国轮流主办
奖项介绍: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国际中学生数学大赛,在世界上影响非常之大。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目的是:发现鼓励世界上具有数学天份的青少年,为各国进行科学教育交流创造条件,增进各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这一竞赛1959年由东欧国家发起,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第一届竞赛由罗马尼亚主办,1959年7月22日至30日在布加勒斯特举行,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苏联共7个国家参加竞赛。以后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都是每年7月举行(中间只在1980年断过一次),参赛国从1967年开始逐渐从东欧扩展到西欧、亚洲、美洲,最后扩大到全世界。目前参加这项赛事的代表队有80余支。美国1974年参加竞赛,中国1985年参加竞赛。经过40多年的发展,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运转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有了一整套约定俗成的常规,并为历届东道主所遵循。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由参赛国轮流主办,经费由东道国提供,但旅费由参赛国自理。参赛选手必须是不超过20岁的中学生,每支代表队有学生6人,另派2名数学家为领队。试题由各参赛国提供,然后由东道国精选后提交给主试委员会表决,产生6道试题。东道国不提供试题。试题确定之后,写成英、法、德、俄文等工作语言,由领队译成本国文字。主试委员会由各国的领队及主办国指定的主席组成。这个主席通常是该国的数学权威。主试委员会的职责有7条:1)、选定试题;2)、确定评分标准;3)、用工作语言准确表达试题,并翻译、核准译成各参加国文字的试题;4)、比赛期间,确定如何回答学生用书面提出的关于试题的疑问;5)、解决个别领队与协调员之间在评分上的不同意见;6)、决定奖牌的个数与分数线。
考试分两天进行,每天连续进行4.5小时,考3道题目。同一代表队的6名选手被分配到6个不同的考场,独立答题。答卷由本国领队评判,然后与组织者指定的协调员协商,如有分歧,再请主试委员会仲裁。每道题7分,满分为42分。
竞赛设一等奖(金牌)、二等奖(银牌)、三等奖(铜牌),比例大致为1:2:3;获奖者总数不能超过参赛学生的半数。各届获奖的标准与当届考试的成绩有关。
赛事举行地点及时间
粗体者为下届赛事。
罗马尼亚的布拉索夫和布加勒斯特(1959),7个国家参赛 罗马尼亚锡纳亚(1960),5个国家参赛匈牙利维斯普雷姆(1961),6个国家参赛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布杰约维采(1962),7个国家参赛波兰的华沙和弗罗茨瓦夫(1963),8个国家参赛苏联莫斯科(1964),9个国家参赛 东德柏林(1965),10个国家参赛保加利亚索菲亚(1966),9个国家参赛南斯拉夫采蒂涅(1967),13个国家参赛 苏联莫斯科 (1968),9个国家参赛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 (1969),14个国家参赛 匈牙利凯斯特海伊 (1970),14个国家参赛 捷克斯洛伐克日利纳(1971),15个国家参赛 波兰托伦(1972),15个国家参赛 苏联莫斯科 (1973),16个国家参赛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爱尔福特和东柏林(1974),16个国家参赛 保加利亚的布尔加斯和索菲亚 (1975),17个国家参赛奥地利利恩茨 (1976),19个国家参赛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1977),20个国家参赛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 (1978),17个国家参赛英国伦敦(1979),23个国家参赛美国华盛顿(1981),27个国家参赛 匈牙利布达佩斯(1982),30个国家参赛法国巴黎(1983),32个国家参赛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1984),34个国家参赛芬兰约察 (1985),38个国家参赛 波兰华沙 (1986),37个国家参赛古巴哈瓦那(1987),42个国家参赛澳大利亚堪培拉(1988),49个国家参赛西德不伦瑞克(1989年7月13-24日),52个国家参赛中国北京(1990年7月8-19日),54个国家参赛瑞典锡格蒂纳 (1991年7月12-23日),55个国家参赛俄罗斯莫斯科 (1992年7月10-21日),56个国家参赛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993年7月13-24日),73个国家参赛香港(1994年7月8-20日),69个国家参赛加拿大多伦多(1995年7月13-25日),73个国家参赛 [1]印度孟买(1996年7月5-17日) [2],75个国家参赛阿根廷马德普拉塔(1997年18-31日) [3],82个国家参赛台湾台北(1998年7月10-21日),76个国家参赛(中国队没有参加)[4]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 (1999年7月10-22日),81个国家参赛 [5]大韩民国大田(2000年7月13-25日),82个国家参赛 [6] 美国华盛顿 (2001年7月1-14日),83个国家参赛 [7] 英国格拉斯哥(2002年19-30日),84个国家参赛日本东京(2003年7-19日),82个国家参赛 [8]希腊雅典(2004年6-18日),89个国家参赛 [9]墨西哥坎昆(2005年7月8-19日),91个国家参赛[10]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2006年7月6-18日),90个国家参赛越南河内(2007年7月19-31日),93个国家参赛西班牙马德里(2008)德国不来梅(2009)哈萨克阿斯塔纳(2010)荷兰阿姆斯特丹(2011) 阿根廷 (2012) 1980年原定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举行,但因故取消。两个较小规模的非官方比赛在卢森堡和芬兰举行。
从1959年至1981年,每队派队员8名,1982年派4名,1983年起派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