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古生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早古生代(Early Palaeozoic Era;距今57亿年~距今409亿年)

包括古生代的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3个纪。这段地史时期约开始于6亿年前﹐结束於4亿年前。早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下古生界。英国的莫企逊﹐R.I.和A.塞奇威克(1835)建立志留系和寒武系时﹐即认定这段地层是下古生界。1879年﹐C.拉普沃思把志留系和寒武系之间的重复部分分出﹐另建奥陶系﹐同时提出下古生界三分的意见。

发生在早古生代的褶皱运动﹐统称加里东运动(广义)﹐但志留纪後期的加里东运动(狭义)对全球的地质和生物演化影响更大。早古生代末地史中最重要的大陆和海洋构造格局的变化是古大西洋的关闭﹐从而使北美板块与俄罗斯板块对接﹐形成劳亚大陆。中国古祁连海在志留纪末期封闭﹐使柴达木板块与中朝板块拼合在一起。其他许多古海洋﹐如俄罗斯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间的古马拉尔海洋﹔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塔里木板块间的古北亚海洋﹔澳大利亚﹑扬子和北美等板块外侧的古太平洋﹔以及冈瓦纳古陆和上述诸板块间的原特提斯洋。都遭受加里东运动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各大陆板块边缘的陆壳增生。

早古生代由於地台趋於稳定﹐虽在奥陶纪晚期及志留纪早期﹐南大陆发生过大冰期﹐但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暂。因而总的来看早古生代气候是温暖的。浅海陆棚区扩大﹐海水化学性质的改变﹐众多带壳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呈爆发性的出现。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叶虫大量繁育﹐多门类小壳动物﹑古杯类﹑腕足动物﹑软体动物等门类兴起。稍晚有头足类和笔石相继出现。早古生代中期﹐笔石兴盛﹐珊瑚和鹦鹉螺大量出现﹐双壳类﹑腹足类﹑棘皮动物的海百合﹑海林檎类和海蕾开始增多。早古生代晚期单列型笔石特多﹐珊瑚﹑腕足动物繁盛﹐节肢动物的板足鲎类开始出现﹐三叶虫逐渐衰减。最引人注目的是原始的脊椎动物淡水无颌类已相当繁盛﹐再就是植物由早期的藻类发展到陆生裸蕨类的出现。这显示著生物将在演化上发生的飞跃。即除去原先的海洋环境外﹐还要向大陆上挺进。因而不论从地质演化或生物演化史来看﹐早古生代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地史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