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体位,针灸治疗时身体应处的位置。分坐位、卧位和立位三种,其中以坐位与卧位常用,立位易引起晕针。

体位在临床上指病患在病床上的身体姿势或检查时所保持的身体姿势。

基本的体位分为主动体位和被迫体位,临床上以被迫体位多见,即指病人因为疾病的需要被迫保持一种姿势。常见的被迫体位有去枕平卧位、中凹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侧卧位、头高足低位以及头低足高位。

去枕平卧位常见于椎管内麻醉术后病人,目的是防止因颅内压减低而引起头痛。

中凹卧位常见于休克病人,目的是增加回心血量,进而增加心输出量,以减轻休克危险。

半坐卧位常见于腹部有炎症或腹部手术的病人,采取这种体位的目的是减少伤口处张力,缓解疼痛。

端坐位常见于支气管哮喘病人,目的是缓解呼吸困难,因为此类病人平卧时会加重呼吸困难。

侧卧位常见于需要做灌肠的病人,或需要做肛门及胃镜检查。

头高足低位常见于因颈椎骨折而需要做颅骨牵引的病人,为他们提供反牵引力。

头低足高位常见于妊娠时胎膜早破,以此体位防止子宫脱垂。

常用的检查体位有袭胸位和截石位。

袭胸位主要配合直肠、肛门、乙状结肠等的检查,或是矫正胎位不正和子宫后倾。

截石位主要是做会阴部检查、阴道灌洗及产妇分娩时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