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坎木·艾合坦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艾里坎木·艾合坦木(Ailikanmu Aihetanmu;1922~)

现代维吾尔族诗人。新疆伊宁县人。幼年丧父,少年时期在煤矿劳动,并在那里接受启蒙教育。1939年入师范学校求学,涉猎了俄国、苏联优秀作家及中亚古典突厥语诸族诗人的大量作品,尤爱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在抗日爱国运动的推动和同学黎·穆塔里甫的影响下,积极创作诗歌宣传抗日斗争。毕业后在伊犁三区革命政府任报刊文学编辑,1959年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新疆分会主席。1979年当选为中国作协理事,1980年当选为新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作协新疆分会副主席。

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的诗作主要表现黑暗年代的新疆人民对民主、自由、解放的憧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诗人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热情歌颂新生的祖国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保卫者。《北京》、《天亮的时候》、《我的榜样》、《海滨一夜》等诗篇,以铿锵的韵律、活泼的节奏、朴素无华的语言,表达了维吾尔人民成为国家主人后喜悦自豪的心情。近年来,他的诗风更趋于凝炼、刚劲、细腻、深沉。《月夜》、《岁月与人民》、《重温穆塔里甫的诗》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艾合坦木的诗比较接近于口语,不事雕饰,极少采用生僻的词汇。明晓畅达,受民歌及黎·穆塔里甫影响较深。出版有《希望的浪涛》(1951)、《斗争的浪涛》(1957)等选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