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简介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以独具优势的现代商务、食品科技和现代制造业教育特色,面向全国10余个省市招生,目前在校生7000人。 学院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围绕行业改革发展和当地经济建设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核心教育资源,不断拓展和培育具有特色的办学优势,现已经形成以大学专科教育为主体、涵盖“五年一贯制”大专教育和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学院设会计系、经济管理系、食品工程系、机械工程系、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系、商务外语系和基础课教学部等7个教学职能部门,设图书信息中心、实训中心、教学研究室等3个教学辅助机构。开设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实务、投资与理财、国际经济与贸易、连锁经营管理、商务经纪与代理、物流管理、粮食工程、食品营养与检测、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食品生物工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装潢艺术设计、应用韩语、商务日语、应用英语等20多个大专专业,2009年计划招收大学专科生2600人。
学院以“提供行业人才智力支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学生人生事业基础”的办学宗旨,积极推进商务现代化教育。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全面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有效实施职业技能教育,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位的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0% 以上,拳头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学院积极面向行业改革发展和当地经济建设主战场,集中研究解决有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充分发挥高校“智囊团”作用,为行业改革发展和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援。近年来,学院先后取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4 项,国家专利12项,出版专著、教材110 多种,公开发表论文400多篇。
学院位于对外开放前沿的海滨城市--烟台,建有占地 1400 亩、各类建筑近3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新校园。学院坐落于烟台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中心地带,背靠高新产业,北临大海,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具有优良的教育文化氛围。
学院以“严谨、务实、创新”的校风,造就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以“好学、慎思、致用”的学风,引导着一代又一代学生成长成才,以“明德、立信”的校训,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生的事业和人生。学院正以“奉献、卓越”的精神,开拓着前景光明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
师资力量学院借助于新建高校起点高、地处沿海开放城市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与山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合作办学的师资优势,建立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好、实践能力强、年龄梯度合理的教学与科研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0多人,讲师近200人,“双师型”教师占50%以上。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占50%以上。
学校规模建校三十多年来,学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和实践性教学设施条件。学院建有3万多平方米的实验实训中心,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和制粉工艺实训中心两个现代化实训基地,并设有隶属于国家粮食局、国家劳动保障部等部门的12个技能鉴定站,建有高标准的专业实验室、实训室79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500多万元。同时,学院借助行业办学优势,与业务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有20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聘请了100多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
作为现代商务、食品科技和现代制造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积极面向行业改革发展和当地经济建设 的主战场,集中研究解决有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充分发挥高校 “智囊团”的作用,为行业改革发展和当地经济建设 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近年来,学院 先后取得国家级专项科研成果奖 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国家专利5项,出版专著、教材101种,在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学院以“商务现代化教育”为发展方向,以“覆盖行业重要岗位、培养专业实用人才”为办学目标,充分发挥学院在 现代商务、食品科技和现代制造业等相关学科 领域的突出办学优势,积极为 行业改革发展和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为我国粮食行业和山东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建校以来 ,学校 共培养 1万多名大、中专毕业生,绝大部分已成为行业的各级领导和业务骨干。学校多年保持着“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2001年被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社会劳动保障厅联合授予“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学院标志释义

学院标志的主题元素,取自“山东”的英文首写“S”与“商务”的英文首写“B”,通过艺术处理演变成一双迎风破浪的海燕。
“山东”、“商务”,体现了学院地域特征和核心教育领域;用英文作主题元素,表达了学院与国际教育接轨和教育改革发展趋向;简洁清新的构图,反映了学院致力于商务现代化教育的办学理念。
学院标志图形,用“山东”的英文首写“S”演变成海中浪花,强烈的旋转动势,寓意学院蓬勃发展的不涸源泉、巨大趋势和无限空间。用“商务”的英文首写“B”演变成博风斩浪、振翅高飞的海燕,寓意商务学院人的顽强勇气和坚定意志,以搏击风浪、无往不胜的海燕精神,开拓前景光明的教育事业,历练自己一生的品格和能力,共同飞向更为宽广的天空。
学院标志呈放射状的外形,寓意学院的成就辉煌和恒久的向心力。海浪与海燕的整体构图,点明了学院地处海滨城市烟台。在这个优美的环境中,在海燕搏击海浪精神的熏陶下,商务学院人一定能够以美好的心情,书写自己灿烂辉煌的人生。
学院校训释义明德
孔子《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至于至善”。郑玄注:明明德,“谓显明其至德也。”朱熹《大学章句》:“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明德”:“明”有探求、彰显之意,“德”具伦理、品德、众理之意。“明德”,意为彰显伦理、完善品德、探求众理。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理解和探求人生道理,以与时俱进的理念,发扬传统文化之精华,摒弃传统文化之糟粕,成为“具众理而应万事”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恪守和弘扬社会美德,以身体力行的精神,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社会文明美德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立信
孔子《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颜渊》:“民无信不立” 。《管子·乘马》:“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
“立信”:“立”有修炼、养成之意;“信”具诚信、信义、信心之意。“立信”,意为立志修信、信融于行。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信以立志、信以守身,重在强调个人修养。二是信以处事、信以待人,重在倡导信融于行。“立信”,是商务活动的“立身之命”,也是人生和事业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