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简介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建基香港,是香港和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多元化企业之一,现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副部级中央企业。华润的主营业务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主要包括零售、电力、饮品、地产、食品、医药、纺织、化工、水泥、微电子、燃气、压缩机等行业。

华润集团旗下共有20家一级利润中心,在香港拥有6家上市公司:华润创业(HK291)、华润电力(HK836)、华润置地(HK1109)、华润微电子(HK597)、华润燃气(HK1193)和华润水泥(HK1313)。
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华润集团各专业化的利润中心锐意开拓,积极进取,一批企业已经发展成为行业领先者。其中,华润万家是中国经营规模最大的零售超市集团;华润雪花啤酒是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及分销集团;华润电力是中国业绩增长最快、运营成本最低、经营效率最好的独立发电企业;华润置地是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综合地产开发商之一。
截至2007年1月底,华润集团营业额为1,150亿港元,总资产为2,440亿港元,员工人数达30万人。2009年10月,经国资委明确,华润主业调整为日用消费品制造与分销;医药产品生产及贸易,相关技术研发、服务;地产及相关行业;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四部分。
管理团队宋林:华润集团董事长,兼任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主席。
乔世波:华润集团总经理,兼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主席及执行董事、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王帅廷:华润集团副董事长,兼任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王印:华润集团副总经理,兼任华润置地有限公司主席。
蒋伟:华润集团首席财务官。
马国安:华润集团董事,兼任华润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阎飚:华润集团董事,兼任华润集团法律事务部总经理。
陈朗: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金坤:华润集团助理总经理,兼任华润集团董事会办公室总经理。
刘燕杰:华润集团助理总经理,兼任华润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李福祚:华润集团助理总经理,兼任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
杜文民:华润集团审计总监,兼任华润集团审计部总经理。
周子良:华润集团助理总经理,兼任行政及老干部工作部总经理。
组织架构职能部门
董事会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审计部、战略管理部、法律事务部、行政与老干部工作部、信息管理部等。
成员企业
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五丰行有限公司、华润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零售(集团)有限公司、华润物业(香港)有限公司、华润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华润怡宝食品饮料(深圳)有限公司);
华润置地有限公司(北京华润大厦有限公司、华润(深圳)有限公司、华润(上海)有限公司、华润置地(北京)有限公司、华润置地(上海)有限公司、华润置地(成都)有限公司);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湖南华润电力鲤鱼江有限公司、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华润电力登封有限公司、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
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
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润投资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润化工控股有限公司、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沈阳华润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华润物业有限公司、泰国长春置地有限公司、德信行有限公司、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华润营造(控股)有限公司、华润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等。(一级利润中心)
发展历程从“联和行”到“华润公司”
为了团结香港及海外支持抗战的民主人士,接受和保管各界抗日捐款和物资,采购急需的物资及药品,1938年,周恩来委派刚从莫斯科回国的杨廉安(秦邦礼)到香港创立了“联和行” (Liow & Co.),华润的历史由此展开。
1948年,联和行进行了改组扩大,更名为“华润公司”,“华”是中华的“华”,“润”是毛润之的“润”,蕴含“中华大地,雨露滋润”之意,钱之光先生为华润公司首任董事长,公司设在香港中环毕打街毕打行六楼。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独特贡献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华润公司始终心系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千方百计突破封锁采购和运送根据地和解放区急需物资,并在1947成功打通了香港至东北的贸易通道。1948至1949年,华润成功地接送了4批民主爱国人士,从香港赴北京参加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共商建国大计,保证了政协会议的胜利召开。
新中国与世界贸易沟通的第一道桥梁
从1952年起,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华润公司一直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公司在港澳及东南亚的总代理,成为新中国与世界贸易沟通的第一道桥梁。在长达30年作为总代理的日子里,华润坚实地履行了历史所赋予的职责,保证香港市场供应,协助内地制订对港及海外出口计划和扩大出口,衔接货源并建立销售网络,上世纪70年代经华润的对港出口总额已达700亿港元。同时,华润广泛与世界各国加强贸易联系,进口内地所需商品,赚取外汇,为计划经济年代的中国外贸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华润立足香港,稳健经营,建立了卓越商誉,在壮大自己基业的同时,又处处体现了对香港和祖国的承担。
向实业化转型,奠定多元化发展格局
1983年,位于香港湾仔港湾道26号的华润大厦落成,华润公司改组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顺应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形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华润通过加大自营贸易份额来取代传统的代理贸易业务,由此华润踏上了从贸易公司向实业化、多元化企业的转型之路。此后的20年里,华润努力发展中长线投资项目,重点投资了零售、房地产、电力、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逐渐趋向大型化和专业化,转型初见成效,从而为今天成为香港和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多元化企业之一奠定了基础。
借助资本市场壮大企业
1992年,华润集团注资上市公司永达利,更名为“华润创业”,成为华润系第一家上市公司。以此为起点,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借助香港楼市股市热潮,中国概念兴起等有利时机,五丰行、北京华润置地、励致国际等企业先后成功上市,华润正式开始了借助资本市场壮大企业的发展阶段。此后,华润积极和国际资本接触,通过扶植上市公司筹集发展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增强了华润集团的企业实力,同时依托资本市场严格的市场监督机制,使华润集团的资产和经营真正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再造新华润
2001年,华润集团提出用6-8年时间“再造一个华润”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实际上于2005年即提前实现。2006年,华润集团又提出“再造新华润”的宏伟目标,即以2005年的主要业绩指标为基数,至2010年或明2011年再翻一番。目前,“再造新华润”战略目标正在顺利推进中,华润集团的主营业务行业领导地位也进一步得到巩固,截至2008年上半年,华润集团总资产已超过3000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