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佛肚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拉丁名:

Bambusa ventricosa McClure

形态:

具两种子秆形:正常秆常生于野外,高可达8-10㎝,径5-7㎝,节间长20-35㎝,下部略呈之字形曲折;秆下部者具软刺,中部者为多簇生,但其中3枝较粗长。畸形植株常用于盆栽,秆高25-60㎝,径0.5-2㎝,节间短缩肿胀呈花瓶状,长2-5㎝。两种秆初时均被薄白粉,光滑无毛,秆环和箨环下有一圈易脱落的棕灰色毯毛状毛环。箨鞘硬脆,橄榄色,无毛,先端为近非对称的宽弧形拱凸或近截形;箨耳不等大,大耳约比不耳大1倍,皱褶,边缘具波折状 毛;箨舌中部隆起,边缘有纤毛;箨叶松散直立或外展,宽卵状三角形,基部呈心形。叶片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6-18㎝,宽1-2㎝,背面披短柔毛。优良庭园、盆栽观赏竹种。正常秆可作农具柄、家具等,畸形秆可作烟嘴等工艺品。

用途:

宜用于盆栽,制作竹盆景。但本种不耐严寒,北方地区冬天须放在室内养护。

分布:

广西、广东、福建。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多国有引种。

科 属:

禾本科、簕竹属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