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兵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清朝青州兵1840年至1842年,英帝国主义借中国禁止鸦片毒品进口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英军入侵长江后,清朝政府将原驻守山东青州的400多青州兵移驻江防要地镇江象山炮台,后又调到镇江城内,分守东西南北城门,所有守军与英军浴血奋战,城防失守后,无一投降,许多青州兵拼死抱住登城之敌,跳下城楼与敌人同归于尽,余者又在城里多处地方与敌展开巷战,直至阵亡殉国于战场。对此,恩格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一文中高度评价了镇江守军:“驻防旗兵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遇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鸦片战争结束后,当年镇江府为褒扬青州兵英勇杀敌的爱国主义精神,1843年在镇江西门月城建造青州兵忠烈祠,知府崔光笏为之立碑撰文。后忠烈祠毁于战火,碑亦失存。去年8月中旬,镇江市烈士陵园在为烈士纪念馆征集资料时,得知当年青州府曾派人来镇江按原碑复制一碑立于青州,便派专人三赴青州,终于发现了这块丰碑。

据了解,正在重建的“镇江府立青州驻防忠烈祠碑”,全部按照拓片原样重建,碑长2米,宽0.9米,厚0.23米,碑四周镌刻着如意画,所刻字全为正楷体,碑阳记载了青州兵英勇抗敌的事迹,碑阴刻有部分烈士的英名,读罢令人振奋。

2、曹魏青州兵在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青州黄巾军主力无条件向曹投降(不是战败投降)。投诚后的青州黄巾军,连家属在内共计百余万人,其中三十万身强体健者,被曹操编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青州兵”。至于那些没被收为军人的青州黄巾军则专心从事农业生产,作后方补给。被编后的青州兵在曹操的管理下已与以前的流民武装再不相同,并且不久后就投入战斗。

曹操刚刚破降黄巾军之际,公孙瓒应袁术之求,派遣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盟友陶谦屯发干以威胁占据冀州的袁绍。这应该就是青州兵的首战。

当时陶谦的军队驻扎在东郡的辖地之内,而平原与高唐也与济北国相邻。因此,曹操便与袁绍一起进行了南北夹击。结果完全击破了袁术的包围圈,这一战大概也是曹操同陶谦结怨的开始。

与此同时,青州兵朝着父子相继、纪代为兵的职业代、世兵化方向发展。相关史料显示,青州兵自从初平三年十二月被收编之后,至少存续了二十八年(192-220年)。假如不是世代为兵,这支队伍就不可能维持那么长的时间。但这部队又是怎样灭亡的呢?无人可知。有人说这个队伍从200年成为了第二批屯田军户。也许吧,但也无从考证。

但是在青州兵生存时,有一点是100%确定的,那就是青州兵只会听曹操一人的命令。因此,当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刚一去世,处于洛阳的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根本不愿服从其他人包括曹操接班人曹丕的指挥,并因此在短期内造成了较大的混乱,要不是措置行当,甚至有可能酿成性质更为严重的动乱。但是从另一角度看,曹操还是有一定魅力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