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黄郛(1880-1936)

浙江绍兴上虞百官镇人。原名绍麟,字膺白,号昭甫,别字天生,笔名以太。幼年随父寓居杭州。1904年春,入浙江武备学堂,1905年被选派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振武学校,加入同盟会。1907年在振武学校结识蒋介石、张群。次年转入日本陆军测量局地形科学习,

1910年毕业回国,在清廷军谘府二厅、筹办军事官报局任职。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陈其美招往上海,参加攻占制造局、光复上海的战役,陈其美出任上海军政府都督,黄郛任沪军都督府参谋长兼沪军第2师师长(后改为陆军第二十三师),参与策应光复杭州与攻克金陵之役。当时蒋介石任沪军第2师第5团团长,与陈其美、蒋介石订为“盟兄弟”。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兵站总监,次年改任江苏都督府参谋长,迎合蒋介石意,主动解散所部军队。1913年7月,“二次革命”起,与陈其美在上海响应,失败后遭袁世凯政府通缉,后逃亡日本,经南洋后赴美国。1915年底护国战争起,由美返国,在上海参与谋划浙江反袁军事。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定居天津,声称“闭户读书,潜心研究”,“不加入任何团体,不附和任何主义”,编《欧洲之教训与中国之将来》、《欧战后之新世界》两书。但依然与北洋政客过往从密。1918年10月,徐世昌出任北洋政府总统,黄郛以“促进南北统一”为名,搞“和平运动”,并受徐委托代编《欧战后之中国》一书。

1921年初,出国游历,在美国时被聘为北洋政府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中国代表团顾问。1923年2月入张绍曾内阁,署理外交总长,9月,出任高凌尉内阁教育总长,并在北京大学讲授军制学和北师大讲授世界政治地理。1924年9月,出任颜惠庆内阁教育总长。1924年10月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北京政变。曹锟下野后,被任命为代理内阁总理。11月3日始,又以代总理摄行总统职权。至11月24日段祺瑞复出,被迫辞职,重返天津。

1926年11月,蒋介石派张群到天津,邀其南下,不久即受蒋指派去上海。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被任命为上海特别市市长。后北上运动冯玉祥、阎锡山附蒋反共。1927年武汉七一五事变后,蒋介石下野,随同辞职。1928年1月蒋重新上台,又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1932年6月,到上海倡议组织新中国建设学会,发行《复兴月刊》。在此期间,与张群等关系极为密切,被称为“新政学系”。1933年5月,日军炮轰济南,制造五三惨案,任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负责对日交涉停战,对日签订《塘沽协定》,使日本侵略长城及山海关以北地区合法化,为日本侵略华北洞开门户。秉承蒋介石旨意,在华北推行对日本帝国主义屈辱妥协的外交方针,遭到全国人民的唾骂而被迫辞职。1934年,又与日方达成华北与伪满洲国通车、通邮协议,变相承认伪满洲国。同年12月,任内政部长。1935年托病避入莫干山所谓“读书学佛”的“隐居”生活,1936年9月,复任国民政府委员。12月6日,因肝癌病逝上海。著有《欧战之教训与中国之将来》,《战后之世界》等。其妻沈亦云,著有《亦云回忆》。

[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