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心理测验(mental test)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认知、行为、情感的心理活动予以量化。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心理测量在心理咨询中能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模式和人格特点。

心理测验的种类心理测验是判定个别差异的工具,个别差异包括很多方面,并可在不同的目的与不同的情境下去研究,这就使测验具有了不同的类别和功用。

一、按测验功能分类

1.能力测验

能力一词,其含义颇为笼统。从心理测验的观点看,可将其分为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实际能力是指个人当前“所能为者”,即代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是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或训练的结果。潜在能力是指个人将来“可能为者”,是在给予一定的学习机会时,某种行为可能达到的水平。有人把测量潜在能力的测验称作能力倾向测验(亦称性向测验)。实际上二者很难分清。能力测验又可进一步分为普通能力测验与特殊能力测验。前者即通常说的智力测验,后者多用于测量个人在音乐、美术、体育、机械、飞行等方面的特殊才能。

2.成就测验

主要用于测量个人或团体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因为所测得的主要是学习成就,所以称做成就测验,最常见的是学校中的学科测验。无论成就测验还是能力测验包括能力倾向测验,所测得的都是个人在其先天条件下经由后天学习的结果。不过成就测验多是测量有计划的或比较确定的情境(如学校)中学习的结果,而能力测验,特别是能力倾向测验则是测量较少控制的或不大确定的情境中学得的结果,也就是在个人生活中经验累积的结果。

3.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主要用于测量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动机、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亦即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

二、按测验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

个别测验每次仅以一位被试为对象,通常是由一位主试与一位被试在面对面的情形下进行。此类测验的优点在于主试对被试的行为反应有较多的观察与控制机会,尤其对某些人(如幼儿及文盲)不能使用文字而只能由主试记录其反应时,就非采用面对面的个别测验不可。个别测验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在短时间内经由测验收集到大量的资料,而且个别测验手续复杂,主试需要较高的训练与素养,一般人不易掌握。

2.团体测验

团体测验是在同一时间内由一位主试必要时可配几名助手对多数人施测。此类测验的优点主要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资料,因此在教育上被广泛采用。团体测验的缺点是被试的行为不易控制,容易产生测量误差。

三、按测验方式分类

1.纸笔测验

测验所用的是文字或图形材料,实施方便,团体测验多采用此种方式编制。文字材料易受被试文化程度的影响,因而对不同教育背景下的人使用时,其有效性将降低,甚至无法使用。

2.操作测验

操作测验项目多属于对图片、实物、工具、模型的辨认和操作,无需使用文字作答,所以不受文化因素的限制。此种测验的缺点是大多不宜团体实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3.口头测验

测验项目为言语材料。主试口头提问,被试口头作答。以上几种分类都是相对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同一个测验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别。

基本要求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

1 信度

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如果一个测验的可靠性程度高,那么同一个人多次接受这个测验时,就应得到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成绩。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因此,信度可以视为测试结果受随机误差影响的程度。系统误差产生恒定效应,不影响信度。

2 效度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出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即测量工具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在社会测量中﹐对作为测量工具的问卷或量表的效度要求较高。鉴别效度须明确测量的目的与范围﹐考虑所要测量的内容并分析其性质与特征﹐检查测量的内容是否与测量的目的相符﹐进而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反映了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1]

3.心理测试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注意对测试者的隐私加以保护。在未征得应聘者同意之前,不能公布测试者的心理测试结果。

②要有严格的程序。从心理测试准备,到心理测试实施,以至最后心理测试结果的评判,都要遵循严格的程序。

③心理测试的结果不能作为惟一评定的依据。应结合多种方法,做出客观评价,不能将心理测试作为惟一的评定依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