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青釉旋纹尊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名称】:原始青釉旋纹尊

【类别】:瓷器

【年代】:商代

【文物原属】:

【文物现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简介】:

高18厘米,口径19.6厘米。

这件旋纹尊是原始瓷器的一个典型代表。器作喇叭口,无肩,深腹束腰,近底微鼓,圈足外撇。胎体坚硬,厚薄均匀,造型规整,似仰放的钟形。器内外施青黄色釉,胎釉结合紧密,施釉不到底,露出浅灰白色胎。外壁划八组旋纹,排列整齐,口沿及腹下部印有席纹各一周,纹饰简洁清晰,朴素雅致。

【相关资料】: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或瓷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摄氏度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胎体还是釉的烧制工艺都尚显粗糙,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原始瓷作为由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和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优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工艺水平和产量不断得到提高,后来逐渐取代陶器,而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