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穿带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白釉穿带壶(唐)

高29.5厘米口径7.3厘米

现藏上海博物馆

分庭抗礼

唐代白瓷在前代烧制的基础上更为成熟,并形成与传统青瓷分庭抗礼的局面,其产地遍布北方诸省,而以河北临城的邢窑白瓷最具代表性。

“类银”、“类雪”

邢窑的精细白瓷,胎质坚实细腻,胎色洁白如雪,釉质光浩莹润。唐代的“茶圣”陆羽倍加推崇,评价其“类银”、“类雪”,有独到之美,当时更有“内丘(邢窑)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说法,可见其质量之高与影响之大。

平和之美

此壶是邢窑白瓷的上乘之作。壶侈沿厚唇,直颈深腹,圈足外侈,造型简洁匀称端庄,釉色洁白匀净宁静淡雅。全器除肩部两道细凹线巧妙地掩饰接痕外,别无装饰,有一种平和之美。器的口径线条变化使造型的气势得以向上伸张,圈足则把器身托起,增加了腹下的虚空间,从而使器形于稳定中见轻巧,器身的四条“瓜棱”凹线,丰富了形体的变化,而两侧对称的四个系耳,小巧琳麋,更加重了全器素雅大方的感觉,这种坯体装饰方法也更适宜表现邢窑白瓷的材质之美。

东方精神

邢窑白瓷的烧造,代表着中国瓷业发展的新方向,为后代彩瓷的发展开壁了宽广的道路,又因其质地精良,唐时就与青瓷并驾奇驱,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而声名远播,在海外也受到广泛欢迎。其精致的器形,匀净的釉色,以及器中孕含着的那种恬静的东方文明的精神,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