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伯纳德·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乔治·伯纳德·肖,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喜剧作品《卖花女》(Pygmalion)因被好莱坞改编为卖座电影《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而家喻户晓。他的《贝多芬百年祭》已经选入高中课改教材。

生平乔治·伯纳德·肖出生在爱尔兰的都柏林。父亲是法院小官吏﹐後经商破产,酗酒成癖,母亲带同他离家出走去伦敦教授音乐。受到母亲的薰陶,乔治·伯纳德·肖从小就爱好音乐和绘画。中学毕业後,15岁便当了抄写员,後又任会计,并在报章写剧评和乐评、从事新闻工作。刻苦自学期间,他会浏览伦敦美术馆及国家画廊﹐又去大英博物馆图书室读书,在那儿读到马克思的《资本论》。1884年他加入费边社﹐为该社编小册子及演说﹐以社会改良为己任。1892年发表了剧本《鳏夫的房屋》以後共写了52个剧本,控诉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不义﹐其作品常常突出妇女在社会中的作用﹑自我奋斗的精神以及对习俗的反叛。

他主张艺术应当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其思想深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及尼采的影响,而且又曾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不过他却主张用渐进的方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乔治·伯纳德·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後把奖金七千英镑捐作创立英国瑞典文学基金会之用。

乔治·伯纳德·肖的文学始於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

作品* 《鳏夫的房产》

* 《圣女贞德》,历史剧

* 《卖花女》

* 《魔鬼的门徒》

* 《人与超人》

* 《伤心之家》

* 《华伦夫人的职业》

* 《巴巴拉少校》

* 《苹果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