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哨棒shàobàng
[stick] 行路防身用的棍棒
辞别场长出山的时候,自己也仿佛不是离开红石崖,倒像…提了哨棒,要大踏步迈向 景阳冈。——《猎户》
行路防身的长木棍。《水浒传》第二三回:“ 武松 拿了哨棒,三个出酒店前来作别。”
【其他说法】哨棒是驱狼用的,过去,山东道上狼群极多,过往客商习惯带一根哨棒.哨棒的一头是空心的,可以吹,吹起来好像龙吟虎啸一般.狼群听了,以为是什么猛兽来了,惊慌逃窜,而附近的百姓听到哨声也会出来帮助追赶.另外,哨棒可用作登山的拄杖,也可用来挑起小件行李,是有多种用途的.
水浒全传》第二十三回写武松打虎:“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一棒劈不着大虫(老虎),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捧折做两截。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哨棒这样不济事呢?原来,哨捧不是打虎用的,是为了驱狼的。过去,山东道上狼群极多,过往客商习惯带一根哨棒。哨棒的一头是空心的,可以吹,吹起来真有点龙吟虎啸的劲头,狼群听了,以为是什么猛兽来了,惊慌逃窜,附近的百姓听到哨声也会出来帮助追赶。
武松从沧州回家探望哥哥,想不到有虎,也没有想到要打虎,所以他随便带了一根哨棒。另外,哨捧也可用作登山的拄杖,也可用来挑起小件行李,是有多种用途的。哨棒是武松的重要兵器
(道左道 注,不要望文生意乱编,还煞有介事的。哨棒之哨并不是哨子,而是巡逻,哨棒乃是巡更行路之人的开道防身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