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漠土是石膏盐层土中稍微湿润的类型,是温带漠境边缘细土物质上发育的土壤。过去曾有灰漠钙土、漠钙土、荒漠灰钙上等名称。分布在漠境边缘地带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银川平原的西北角,新疆准噶尔盆地沙漠的南北两边山前倾斜平原、古老冲积平原和剥蚀高原地区,甘肃河西走廊的西段也有一部分。整个土带东西长一、二千公里,但实际分布面积并不大。除东头和西头灰漠土比较集中外,其余都非常零星。 灰漠土是在温带荒漠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年平均气温为 6~8℃,热量接近暖温带,与邻近的灰钙土差不多。年降水量 0~150毫米,水分条件虽不及灰钙土地区好,但比起其他漠土来就湿润得多了。正是它具有这种稍微湿润的水分状况,使得以旱生灌木为主的荒漠植被中增加了针茅、闭穗、早熟禾等少量草原成分,覆盖度可达10%,比其他漠土高2~3倍;有机质的含量最多,达0.6~1%,碳酸钙表聚也显出有轻微的下淋现象。 灰漠上砾质化程度很弱,地面基本上没有砾石戈壁,或仅残屑少量砾石和风积沙堆,这主要是它的成土母质大多数是细土的原因。 区内因干旱少水,大部分灰漠土用来放牧。尽管它具有盐化、碱化的弱点,只要有足够的灌溉条件和合理的耕作施肥管理,农业生产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生物气候条件均较典型荒漠优越。既有漠土成土过程的特点,又有草原土壤形成过程的雏形,如腐殖质积累过程略有表现,碳酸钙弱度淋溶。地表常有多角形裂隙或龟裂纹;腐殖质层不明显,表层有厚1—2厘米结皮层,浅灰—棕灰色,海绵状孔隙;结皮层下为片状—鳞片状结构层,厚4—8厘米,浅灰棕或浅棕色;向下为褐棕或浅红棕色紧实层,厚10—30厘米,质地粘重,块状—弱团块状结构;在剖面中下部为白色结晶状石膏和脉纹状盐分聚积层,再下过渡到母质层。通体强石灰反应。表层有机质含量约1%,胡敏酸与富里酸之比为0.5—1.0;碳酸钙弱度淋溶,其含量可达10—30%;深位残余积盐,总盐量>1.0%;呈碱性至强碱性反应,pH值大于8,碱化比较普遍;粘粒硅铝铁率为2.9—3.1,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可分龟裂灰漠土、灰漠土、钙积灰漠土三亚类。在有水源灌溉条件下,灰漠土为漠境地区较好的宜农土壤资源,但在利用上应注意深耕,增施有机肥,防止盐渍化、土壤侵蚀和风沙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