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船舶工业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江苏科技大学的前称,在2003年更名.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坐落在交通发达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校园风景秀丽,环境幽静,是江苏省园林式单位。1993年学院四十周年校庆之际,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为学院题写了校名。

学院现设有船舶与土木工程、机械、电子与信息、管理工程、材料与环境工程、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和军体等8个系部,以及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学院,共10个教学单位,还设有成人教育学院、中国船舶工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江苏镇江站等,并附设外训中心。学院建有1个博士生专业、10个硕士研究生专业,20个本科专业,1个第二学上学位专业,6个专科专业和11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成机电并重,强弱电结合,船舶、机械、电子、能源、材料、建筑、环境、生物、外国语、经济和管理等均衡配套的学科专业布局,具备博士、硕士、本科、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类型教育体系。

学院现有教职工13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50余人。一支迅速成长的博士、硕士生占60%的青年教师已成为学院师资的生力军。在校学生近10000人。学院占地面积为1576.3亩,校舍面积32.71万平方米。建有16700平方米的实验大楼、150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14700平方米的图书馆,馆藏图书76万余册,完全实行微机管理,并建有电子阅览室。校内建有金工、电子、计算机等三个实习基地。拥有实验仪器设备7000多台(件),各类实验室25个,研究所8个,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设有计算中心、现代教育中心、演讲厅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大礼堂、体育馆、游泳池、田径场、网球场等文体活动场所。

学院重视课程建设和第二课堂建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工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大学英语、体育、结构力学、大学物理、会计学课程群、经济管理专业计算机系列课程等课程被评为省优秀课程。学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已获各类教学成果奖44项,其中“自动化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等七项教学成果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大学英语四级统考通过率连续多年超过重点院校平均通过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八次获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表彰,1997年荣登全国高校第五届“挑战杯”竞赛团体总分第25位。1999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江苏省赛区二等奖。

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开发型实用人才是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办学的优势和特色。学院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遵循质量、水平、效益加特色的方针,加强教学基础建设,强化工程训练,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宽专业口径,增强毕业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学院培养的毕业生素质高、适应面宽,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江苏省高校前列。

学院把科研作为学科建设的支柱,“九五”期间,获省部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50项,科技先进奖4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21项、科技先进奖2项。据国家教育部《中国大学科研评估》的信息:1999年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科研成果获奖在全国高校中列第74位,科研经费在全国高校中列142位,科研论文发表在全国高校中列156位。

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教学组织建立了联系。

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营造优良育人环境。学院从1990年以来,连续4次获“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在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评估中,先后三次受表彰,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合格单位,1999年1月江苏省又首批授予学院“江苏省普通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称号;1998年学院获“江苏省高校党委工作达标单位”称号,并通过国家教育部普通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0年学院获“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研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9年学院团委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和“江苏省五四创建单位”称号;2000年9月学院获教育部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件》全国优秀高校”称号等等。近年来学院涌现出优良学风班、省级以上先进集团50多个,优秀生300余人,8000余人分获国家、省、院级奖学金。一种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风气正在华东船舶工业学院蔚然成风。

2003年在校庆70周年之际也顺利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必将拥有更高的辉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