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员张雷◎基本资料
姓名:张雷
身高:168cm

体重:48kg
血型:B型
学历: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2004级本科
◎所属经纪公司
亿面(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号北京图片产业基地(竞园)7-D
◎个人作品集
电视剧:
《铁面无私》
《重案队记事》饰:警察刘霞 女一号
《地雷战传奇》饰:马宁 女一号
《撞车》饰:任小倩 女二号
《风雨龙虎山》饰:张晨曦 女一号
《矿工矿嫂的幸福生活》饰:小迪 (拍摄中)
电影:
《平静的燃烧》

《梦幻高黎贡》
《半个萝卜一个坑》饰:军医王燕 女一号
《麦田里的芭蕾》 饰:方方 女二号
《小英雄雨来》 饰:启秀 女一号
《山之上》 饰:刘月
法制系列剧:《法铸方圆》、《佟律师的一天》
MTV:《化蜡扦》
广告代言:宝宝乐咀嚼片 江中制药
广告平面:联通手机广告
◎个人特色
1、与大多数的年轻女孩不同。张雷既有甜美可爱的小女人感觉,还有成熟女人的性感与
妩媚。看似本不相通的两种形象,却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平衡与体现。
2、妩媚、迷人的眼神;性感、圆润的朱唇;甜美、亲切的笑容;小巧,精致的脸庞;飘逸,

乌黑的秀发;白皙,紧致的肌肤以及专业模特的完美的身材,这些她一一具备。
3、不仅是外貌,张雷的气质同样十分出众。始终留个给别人落落大方、优雅谦逊的印象。
4、同时,张雷还拥有无数的“减肥秘诀”、“美容绝招”,对于服装的搭配与妆容的打造她
也同样拥有众多的心得与体会,算是这些方面的半个专家。
5、因为张雷自身的不断努力,出道短短几年她就已经主演过多部影视作品。因此,年纪轻轻
的她,也已经拥有了比同龄人更为丰富的经历与阅历。
6、也因为是专业演员,所以她能够熟练的掌握多样的造型并且将其完美演绎。例如甜美、性感、可爱、妩媚。
7、与此同时,她还拥在镜头前的瞬间表现力,具备高度的感染力、亲和力。还有着良好的沟通与应变能力。
2.张雷PHD哲学博士(影像学/音乐学)研究员 (ZHANG LEI)
视觉音乐家 创意总监 竹笛演奏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数字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主任
「数梦创意」研发机构 执行艺术总监
美国艺术家协会会员 日本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 日本东洋音楽协会会员
张雷 博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研究员、数字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视觉音乐总监导演、音乐家。从事[视觉音乐]和[音乐漫画]创作研究和开发;融创意研究制作社会于一体、在交叉艺术学科领域不断探索、其多数视觉影像音乐作品在海外发表公演,并多次获国际艺术奖项,是与日本松下音响技术研究所合作研究的海外华人专家之一。研究论文剧本在日本发表30余万字,在日本出版音乐CD专辑4张,视觉音乐DVD5部集、数字视觉音乐专场音乐会海外公演700场。05年以来,以原生态民族音乐和音乐环境为素材从事[视觉音乐]和[音乐漫画]的创作研究开发,成果在主流媒体发表多部,行业反响强烈。与日本著名电影导演大师新籐兼人、日本著名作曲家音乐人三枝成彰、日本漫画大师千叶彻弥长期合作,在国际间从事视觉音乐创作。
主张“数梦创意”精神,把梦想用数字形式,通过数字艺术家的创意构思、研发制作独特形式的数字影像音乐等数字艺术内容;探索伴随IT信息技术发展,移动媒体及流媒体内容的创作规律和内容形式。运用策划思维结合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把研究与创作同步化,在第一时间把失败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自身艺术科研实践的最大价值化。
在海外从事艺术工作18年,在日美加成功的举行了“七百场”竹笛专场视觉音乐会,以其独创的音乐思维和技巧、用竹笛再现了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在世界首次公演了[竹笛爵士乐]专场音乐会、引起日本美国社会和媒体的强烈反响,被誉为名副其实的“博士演奏家”、用音乐表现思维的艺术家。其博士论文[论电影音乐的功能]主张“音乐创造时间和空间、音乐表现抽象和具象、音乐深化映像语言的思维功能、音乐是解释哲学的最有效的语言方式”等学术观点。参与了中日合拍电影的策划制作,积极从事国际间的艺术交流活动。
视觉音乐、论文主要作品

2008年 10月李前宽总导演、梅帅元总策划、张雷执行总导演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 完成公演。
2008年 9月央视CCTV海内外华人大型中秋文艺演出
2008年 6月央视音乐频道风化国乐音乐讲坛系列讲座
2007年 应邀参加韩国光州音乐节并演出,室内音乐专场、随后韩国ktv电视台拍摄了张雷专题片
中央电视台CCTV2007民族器乐大赛评委、决赛、发奖晚会参演
2007年 中央电视台CCTV音乐[ 2007新年音乐会]视觉音乐[乌苏里船歌]播出。
2007年 中央电视台CCTV音乐[2007春节音乐会]视觉音乐作品播出。
2007年 [音乐丝绸之路]系列学术专题片启动
2006年 中央电视台CCTV音乐频道《风华国乐》和《音乐人生》栏目的人物专访播出,研究开发的 “视觉音乐”新成果系列作品播出
2006年 与日本加拿大的数字艺术内容的研发机构进行“视觉音乐”“音乐漫画”的联合研究
2005年 《创意思维的制约和反制约》发表于国务院五部委主办的中国国际网络论坛;论文《电影音乐的幻想》发表于《中国音乐学》;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电影音乐百年庆典的端论坛上发表论文《电影音乐的蒙太奇》
2004年 电影剧本[静静的黑水河]在日本发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2年 日本大阪大学客座客座教授
2001年 在日本举行「纪念来日12周年音乐会」公演、CD光盘「竹笛o治愈心灵的旋律出版、日本有线放送的合同公演,往返于日本美国加拿大之间从事国际艺术活动
2000年 论文「电影导演与作曲家思惟的吻合」在中国发表
1999年 DVD音乐映像光盘《FEELING ARTS》出版。松下音乐研究所制作
1999年 获国立大阪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1999年 开始周期4年的全日本巡回公演
1999年 博士论著[论电影音乐的功能]出版发表
1999年 获得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映像学 音乐学)
1998年 8月美国新奥尔良国际艺术家大会首次公演[竹笛爵士音乐会]
12月参加东京国际音乐节
1998年 论文《用音乐创造映像的时空》在《日本映像学》学术杂志出版
1998年 作曲并演奏的双曲光盘CD[ 竹笛的美技]出版
1998年 作曲并演奏的双曲光盘CD[ 竹笛的美技]出版
1993年 获得日本国立神户大学音乐教育学硕士学位
1989年 作为艺术家赴日参加第十二回神户国际音乐节获得最高审查 委员特别奖
1988年 广电部全国广播电视剧比赛银奖、吉林雪柳杯金奖
1987年 获得中国广电部中国电影家协会颁发的百花奖(译制片音)
影视主要作品

国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作为配音演员,在中国长影演员剧团工作六年,共出演了六十部外国电影、四十部中外电视剧。其中主演的电影有35部,电视剧有30部。主要电影代表作有西班牙的<沙漠情>、德国的<泪洒佛罗伦萨>、俄罗斯的<稻草人>、日本的<W的悲剧>、美国的<罗马假日>等。而电视、广播电台的作品已超过100部之多。1987年获得中国文化部、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配音演员奖;1988年获得中国大城市电视台金牛奖一等奖授奖,同年获得中国中央广播电台西凤杯全国广播剧受三等奖,同年还获得中国吉林省广播电视局、雪柳杯广播剧受一等奖。

国外:独立和协助日本松下、东芝研究机构完成了-DVD多层记录体,数码高声颦,等十几个数码影像技术项目的开发。为日本国际知名企业松下电器、三洋、NTT、NTN、川崎重工、丰田汽车、三菱重工等一百多家导演制作了的中国版的企业专题艺术片。电视电视艺术广告片、电视剧的制作和配音。日本NHK电视台、关西日本电视台和朝日电视台同时播放了题为[中国艺术家在日本]的专题节目。
日本读卖电视台以[中国艺术家张雷的问答]为题,设立周播专题节目。1994年为香港电视台驻日专题记者。2000年日本有线放送签约艺术家。
使用数码影像数据管理系统制作的大型舞台音乐会连续公演400场获得空前成功。1992年以来,在日本应邀参演了话剧历史名著<四谷怪谈>,日本各电视台播放过节目(每日、朝日、读卖、NHK等)。作为导演、演员,参加关西、大阪,神户等各电视台广播电台的电视剧、广播剧的制作达六十部集之多。
3.中共江苏省泰州市委书记【图】张雷,男,汉族,1961年7月出生,江苏淮安人,1985年4月入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南京航空学院机械设计专业

毕业,大学学历。
1978.09-1982.08 南京航空学院机械设计专业学习;
1982.08-1988.04 苏州长风机械总厂机床分厂设计员、长风机械总厂团委副书记、书记;
1988.04-1988.12 共青团苏州市委办公室主任;
1988.12-1994.06 共青团苏州市委副书记;
1994.06-1996.06 苏州市电子工业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1996.06-1996.11 苏州市电子工业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兼苏州有线电一厂厂长;
1996.11-1997.11 苏州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市电子工业局副局长;
1997.11-1998.01 苏州市科委党组书记兼苏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1998.01-2000.08 苏州市科委主任、党组书记兼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2000.08-2001.08 昆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2001.08-2002.10 昆山市委书记;
2002.10-2003.04 昆山市委书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副厅级);
2003.04-2008.03 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厅长,党组书记;
2008.03-2009.01 中共江苏省泰州市委书记;
2009.01-江苏省泰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党的十六大代表。
4.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768厂党委书记男,1926生,汉族,河北博野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毕业于华北抗日联合大学群工部。
历任博野县儿童团长,
华北抗日联合大学学员,
中共平西涿鹿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
共青团察哈尔省团委副书记,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联络部部长,
768厂党委书记。
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
《变天记》
《山河志》
《歪头山的斗争》等。
5.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兼政治学系主任男,1968年9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市,中共党员,现任文法学院院长兼政治学系主任、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基本简历
1987年考入东北工学院(现为东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1991年留校任教,
1991年8月—1992年2月在辽中县刘二堡镇进行社教工作。
1992年开始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陈昌曙教授,
1995年获得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学位,
1998年开始任文法学院副院长,
2000年开始师从娄成武教授在职攻读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
2002年任文法学院常务副院长,
2003年获得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2002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职称。
2003年任文法学院院长兼政治学系主任、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学课程
承担政治学原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
比较政治制度
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
中外文化比较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
政治学理论
相关研究领域:
网络政治学、
政治社会学、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专著
《政治学原理》(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
《政治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时代》(大连出版社1997年)
《虚拟技术的政治价值论》(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
编著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
《社区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1世纪的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年)
《政策科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著作和教材
论文
《政治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大学文科学术文摘》
《香港书评》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精神文明建设》
《东北大学学报》
《冶金高教研究》
《科学与文化》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荣誉称号
1996年被评为东北大学优秀班主任;
2000年被评为东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01年被评为沈阳市优秀教师,获曾宪梓奖教金;
2003年被评为沈阳市科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2003年被确定为辽宁省“新世纪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培养工程”人员,
2007年被确认为辽宁省骨干青年教师。
学术兼职
任教育部全国政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政治学会理事、
辽宁省社会与法制研究会副会长、
辽宁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
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客座教授、
沈阳市青联委员。
曾先后兼职任辽宁立体声文艺广播电台、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曾赴朝鲜、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
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学术论文
[1].娄成武 张 雷《质疑网络民主的现实性》文载《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3期
[2].张 雷《技术与家庭相互作用的机制初探》文载《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第9期
[3].张 雷《“虚拟技术”在三个世界中的位置》文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3期
[4].张 雷 张满胜《试论建立大众传媒政治学的必要性》文载《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收录于《中国大学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1期
[5].张 雷《“以民为本”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文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6].孙 萍 张 雷《以学科建设促进“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文载 《中国高教研究》 2004年第12期
[7].张喜梅 张 雷《On Perfect Teaching Structure on Higher Engineering duration Train the High Quality Creative Person in the 21st Century》美国工程教育协会 中国工程院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交流论文
[8].张 雷 《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后的政党政治走向》文载《东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2005年2月全文转载
[9].张 雷、娄成武《党权、民权和政权的关系》文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10].张 雷、张伯威《论我国巨型集合大学的内涵与管理创新》文载《教育科学》,2005年第4期
[11].张 雷《网络聊天机器人小I对网络社会交流的影响》文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1期
[12].张雷、娄成武《试论“政治博客”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文载《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作为课题负责人或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3项,
近年来主持或已经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项目主持人:《网络社会的政治动员问题研究》
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06-2009经费7万元
2、项目主持人:《辽宁省行政区划研究》
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民政厅2004/10-2005/6经费15万元
3、项目主持人:《网络政治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辽宁社科基金2003/1-2004/1 经费0.3万元
4、项目主持人:《辽宁省药品监督行政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经费0.6万元 2004/4-2005/4
5、项目主持人:《沈阳出版社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研究》
沈阳出版社2004/5-2005/5 经费1万元
6、项目主持人:《抚顺市人口发展战略》
抚顺市计划生育委员会2004/4-2005/4 经费0.6万元
7、项目主持人:《沈阳市政府公务用车改革研究》
沈阳市科技局、沈阳市纪委2004/5-2004/10 经费7万元
8、项目主持人:《我国干部分类制度改革》
中组部课题 2003/3-2003/8 经费:自筹
9、项目主持人:《沈阳市政府公务用车改革》
沈阳市人民政府、沈阳市科技局课题 2004年完成,经费7万元
10、项目主持人:《我国大学研究院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教育部科技委重大战略研究课题 2006年完成,经费6万元
11、项目主持人:《未来五年民政事业发展定位与对策研究》
民政部项目 2006年完成
12、项目主持人:《沈阳市“十一五”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沈阳市科技局、2005/6-2006/3 经费1万元
其中中组部课题《我国干部分类制度改革》获得2004年中共辽宁省委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沈阳市科技局课题《沈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获2004年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虚拟技术的政治价值论》获2005年辽宁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三等奖。
6.画坛巨子,旷世奇子1969年出生于帝王之乡-中国江苏省。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称其“画坛巨子,旷世奇子” 。文坛泰斗文怀沙(前中国主席江泽民的老师)称其为“千年一怪东方毕加索” 。1995年为著名歌星邓丽君题写墓碑、创作“一九九九年澳门回归纪念长卷”,全长两公里,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为世界之最,轰动海内外。系列油画曾获国际国内大奖,多幅作品被国内外政要,企业家、艺术收藏家收藏2002年6月至9月在英国苏格兰、伦敦、法国巴黎、意大利威尼斯、比利士布鲁塞尔等8个欧洲十几个城市进行巡回画展。
7.当代集团总裁男,1962年生于北京,
1988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
1989年至1995年任职于国家某部委,
1995年至1999年先后担任北京中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当代城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当代鸿运房地产经营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
2000年至今任当代集团董事长、总裁,深圳碧海湾高尔夫球俱乐部副董事长。
8.译言网创始人之一张雷和好友丁 丁、赵嘉敏于2006年底共同创办了译言网。 他目前专注于完善译言网,并与译言网的几千位双语者一起发现、翻译外语互联网的精华,为中文读者和中国互联网带来有价值的深度内容。创办译言网之前,张雷 分别在AOL、Oracle和硅谷的一家创业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和开发管理。张雷生活在旧金山湾区, 他热爱家庭、创业、互联网和体育运动。
9.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男,1967年12月生于上海市,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
岩土工程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监测技术和处理措施
教育情况
博士学位(1999-2004)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硕士学位(1992-1995)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学士学位(1985-1989)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工作经历
2001-现在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教授
1995-2001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讲师
1990-1995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助教
社会兼职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监理工程师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1998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小组成员
1999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会员
10.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主要学历
1985年 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本科毕业
1988年东南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毕业
1993年 瑞士苏黎世高工建筑系研究生毕业
主要工作经历
1988.04-1999.12 东南大学建筑系助教、讲师、副教授、建筑设计教研室副主任,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
1991.10-1993.10 瑞士苏黎世高工建筑系助理教授
1999.01-1999.06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2000.01-2006.11 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教授,张雷建筑工作室主持人,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世界建筑》,《现代城市研究》杂志编委。
2006.11至今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副院长,张雷建筑工作室主持人,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世界建筑》,《现代城市研究》杂志编委。
主要奖项
2000.04 江苏省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三等奖
2000.12 江苏省中青年建筑师建筑创作奖二等奖
2001.01 上海国际建筑设计展青年建筑师作品佳作奖
2002.04 首届WA中国建筑奖(2002)
2003.11 江苏省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二等奖
2003 南京大学图书馆改扩建工程 张雷 江苏省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2003 南京大学研究生宿舍陶园02幢 张雷 江苏省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
2004 南京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 张雷 江苏省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
2004.3 荣获《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建筑艺术奖”之公共建筑奖。
2005 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办公实验楼 张雷 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2005 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办公实验楼 张雷 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教委科研项目一项,主要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现正主持江苏省科委项目一项,主要参加教育部、江苏省科委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主要研究领域为建筑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及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欧洲现代建筑及新老建筑结合等。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教学研究曾获东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江苏省建设厅:太阳能利用系统与建筑设计的集成化研究 (JS200123) 2001.10-2003.10
主要学术专著
1. 《基本建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第一作者
2. 《A+C设计表现》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第一作者
3. 《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第一作者
4. 《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逻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第二作者
5. 《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建构》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第二作者
6. 《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意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第三作者
7. 《电脑建筑画—创意制作表现》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第三作者
8.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ETH-Zuerich 1998第二作者
9. 《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逻辑》获99年江苏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11.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系教授1960年4月生。
1986年至1988年,就读于美国南加州大学教育心理系,获硕士学位;
1991年获美国南加州大学教育心理系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6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任助理教授;
1996年至今,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系任教,
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终身),
2002年晋升为教授(终身),
2004年聘为Ⅰ级教授。
曾先后执教于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心理系、中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为心理统计、心理测验、发展心理等。
12.北京邮电大学通信软件工程中心主任男,1962年12月生,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通信软件工程中心主任,
承担课程
计算机导论与程序设计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研究方向
通信软件, 电信业务运营环境与支撑系统体系, 电信业务智能
专业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承担课题
多年来一直在计算机科学及通信系统软件方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主持过多项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委派过数名研究生到瑞典爱立信公司进行研发工作。目前与国内电信运营商合作,承担了多项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开发项目,包括客户服务、电信计费与营销、综合营业、帐务、结算系统,通信网运维与资源管理系统等。作为中国联通公司的顾问专家,参与制定了多项企业技术规范。与北京大学合作,承担了国家863项目“面向领域的应用框架和构件技术”。
在电信业务支撑系统中应用企业应用集成(EAI)技术,使企业的信息系统更为灵活和开放,能够共享和集成彼此不同的信息,发挥电信业务支撑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强大功能。
13.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男,浙江杭州人,硕士,副主任医师,
所属学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学科专长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ENT-HN
在研课题
鼻内窥镜术上颌窦自然窦口扩大方式的研究
雷公藤红素诱导人鼻息肉嗜酸细胞凋亡及机制的研究
研究方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础与临床、鼻息肉的发病机理、嗓音医学
简历
1981——1986,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医疗系
1986——1992,西藏军区总医院 耳鼻咽喉科
1988——1989,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耳鼻咽喉科
199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
1996——2000年,浙江大学医学院 获硕士学位
2003.11—2004.2,美国罗马琳达大学,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慢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及听力重建,喉肿瘤及嗓音疾病的治疗,各种颈部肿块的诊断及治疗和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目前主要从事鼻息肉发病机理、鼻内窥镜手术方式及嗓音医学的临床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1篇。
业绩一览
发表文章
1.鼻内窥镜和显微镜结合下鼻中隔蝶窦进路垂体瘤切除术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一级 2004.2. 第一
2.射频消融治疗下鼻甲肥厚所致鼻塞的疗效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二级 2003.11. 第二
3.腮腺手术中的主动面神经解剖与保护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二级 2003.4 第一
4.喉癌组织S-100蛋白的检测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二级 2001.3. 第二
5.鼻息肉组织中IL-5、GM-CSF的水平及其意义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一级 2001.12 第一
6.复发性鼻息肉的鼻内窥镜修正术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二级 2000.9. 第一
7.突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分析 科技通报 二级 1999.11 第一
8.喉结核临床分析(附11例报告)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二级 2000.10. 第一
9.鼻内窥镜在鼻后部出血急症处理中的应用 科技通报 二级 2000.9. 第一
10光导纤维鼻咽镜电视下鼻咽部活检 科技通报 二级 1999.7. 第一
11.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二级 1996.5. 第二

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年,兼任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近二十年,先后担任副系主任、副院长、院长;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向项目近五十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一等奖等八项;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上海市重点科技工业会战先进工作者;担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故障诊断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以及《振动与冲击》和《振动、测试与诊断》等学术期刊编委。
14.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教授, 博士后。1989年成都科技大学化工系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5.9—1998.3四川大学化工系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4—2003.4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Universidade Coimbra)化学系理论与计算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葡萄牙科学院院士、著名国际理论化学家A.J.C. Varandas教授,获化学博士学位;2003.5—2005.4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科研工作,博士后出站。现任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在国内工作期间,曾先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四川省重点基础科研等项目,并完成十项大型化工工程设计项目。在葡萄牙学习工作期间,先后承担并主研三项葡萄牙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因成绩优异获葡萄牙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全额奖学金。在坚持科研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多次应邀在国内外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还协助导师指导硕、博士研究生4名。回国后,成功申报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各一项, 入选2007年度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资助计划; 同时作为主研人员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一项。发表论著近30篇, 其中在J. Phys. Chem. A.,
Chem. Phys. Lett., Phys. Chem. Chem. Phys. 等欧美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1篇,平均每篇影响因子高于2.51。
15.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男,博士,副教授,湖南常德人。2002年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
参加的研究项目:
1. 国家863项目,“空间信息服务网关和适配器”
2. 北邮-中兴技术合作项目,“10G城域以太网RPR关键技术研究”
3. 北邮-中兴技术合作项目,“城域以太网VPN与QoS”
4. 北邮-中兴技术合作项目,“B3G QoS关键技术研究”
论文发表:
1. 张雷,李乐明,“WDM网络中确定波长变换器位置与数目的启发式算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年1期
2. 张雷,李乐明,“具有生存性的WDM网络性能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张雷,李乐明,“XGM波长变换器网络的性能分析”,电子学报,2002年04期
4. 张雷,李乐明,“XGM波长变换器网络的路由波长分配算法研究”,电子与信息学报,2002年2期
5. Lei Zhang, Lemin Li, “Effects of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Algorithms on Limited-range Wavelength Conversion in WDM Optical Networks” , Proceeding of ICCCAS2002, 5/2002.
6. Lei Zhang, Lemin Li,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Share-per-Link and Share-per-Node Optical Cross Connect in WDM Networks”, Proceeding of ICCCAS2002, 05/2002.
7. Lei Zhang, Shiduan Cheng,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urvivable WDM Network With Limited-Range Wavelength Conversion”, Proceeding of ICCT2003, 05/2003
承担课程:
硕士研究生课程:
1.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
2. 高级计算机网络
16.河南司法警官学院学生张雷,男,汉族,出生于1989年,河南潢川人。河南司法警官学院警察学系刑事侦查专业学生。 中国骄傲·第六届十大和谐新闻人物
2006年12月29日冰雪凌晨1时许,张雷乘坐的卧铺大客车突然发生车祸翻倒在公路边,车的前半部悬于水塘之上,车上19位乘客几乎都被车

内的众多钢柱撞得头破血流,昏迷不醒,唯有两个先清醒过来的人开始往车头移动,想从门逃生。密闭严实、车头悬空的大客车随时都有栽进水塘的危险。在这一车人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满脸是血的张雷挺身而出,沉着镇定,砸破车窗,把十几个处于昏迷中的人一个个救出,挽救了十几条人的生命。之后又两次钻入危险的客车内为被救乘客找钱、找衣物。在这之前的2006年11月中旬,在二七纪念塔附近,张雷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赤手空拳勇斗抢包的持刀歹徒,并被歹徒刺伤。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5月14日他就赶到灾区当志愿者,工作中胳膊严重受伤。2008年10月4日他把一个胳膊摔成严重骨折、孤苦无助的留守儿童,亲自送往洛阳白马寺义务救治。在他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舍己救人义举。
张雷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在中原大地掀起层层波澜。河南电视台、信阳电视台、潢川电视台、《河南日报》、《大河报》、《教育时报》、《信阳日报》等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他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河南司法警官学学院党委授予“先进个人”、“文明标兵”、“学雷峰标兵”,“十佳好人好事”,“优秀大学生”,记个人三等功,他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团员”、“中国骄傲·第六届十大和谐新闻人物”、“感动中原十大人物”提名奖,潢川“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潢川“十大优秀青年”,并获得潢川五四青年奖章。
17.中科院心理所在职研究生项目办公室主任先后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中科院心理所,现任中科院心理所在职研究生项目办公室主任、第二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常务副秘书长,负责中科院心理所在职研究生项目及其他产业化推广项目的管理工作,在心理学的产业化应用领域有着丰富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 EAP及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并曾参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18.辽宁大学体育教研部副教授1967年2月生,汉族,副教授,沈阳市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足球专业,足球国际级裁判员。1996年6月调入辽宁大学体育教研部,现担任足球专项课教学工作。
2000?2001年到北京体育大学攻读体育训练硕士学学位。在教学中,能认真结合学生情况、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多名学生成为校足球队队员,并使所有选项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校选课教学工作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利用课外时间,培养学生从事足球裁判工作,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从2003?2005年,所培养的四名足球裁判员,先后参加了市中小学足球赛的裁判工作,有三人被评为2004年度市优秀裁判员,为辽大争得了荣誉。同时担任校足球队的教练工作,从96年调入辽大到2000年,连续4年夺得沈阳市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一次省大学生足球联赛亚军。
在完成学校教学任务和教研部工作的同时,还担任了社会活动。从94年开始担任全国足球甲级联赛的裁判工作,2004年被国际足联(FIFA)授予国际足球裁判员称号,并开始执法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冠军杯赛等国际赛事,2005年全国第十届全运会的裁判工作。
19.吉林大学教授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0-12-0
所在院系: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职称: 教授
研究领域: 智能精密制造
个人简介
主讲课程、教学情况:
主讲博士生课程《超精密加工理论》、《快速原型制造》主讲硕士生课程《精密加工理论》、《快速原型制造》主讲本科生课程《数控技术基础》、《数控机床故障诊断》
个人经历(进修、留学):
1989年9月~1993年6月南京理工大学本科 1993年8月~1996年3月 吉林工业大学 硕士 1996年3月~1999年3月 吉林工业大学 博士 1999年5月~2001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博士后 2000年3月~2000年12月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助理 2001年9月~2003年8月清华大学精仪系制造工程研究所 博士后 2004年4月~2004年9月日本国东北大学精密工程研究室 访问教授 2003年8月~现在吉林大学机械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系副主任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制造分会理事、吉林省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获得奖项
《PCD刀具车削和铣削精密、超精密表面的研究》项目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著作及论文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1]Zhang Lei, Zhang Lifeng, Li Daqi, Kuriyagawa Tsunemoto.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powder blasting process.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s in Abrasive Technology (ISAAT 2006) , 283-288页. [2]Zhang Lei, Kuriyagawa Tsunemoto, Kaku Tsuyoshi, Zhao Ji. Investigation into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assisted polish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2005年, 45 卷(12-13期): 1461-1467页. [3]Zhang Lei, Kuriyagawa Tsunemoto, Yasutomi Yuya, Zhao Ji. Investigation into micro abrasive intermittent jet machi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2005年,45卷 (7-8期): 873-879页. [4]Zhang Lei, Zheng Li. Prediction of cutting forces in end milling of pocket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5年, 25 卷(3-4期): 281-287页. [5]Zhang Lei, Zheng Li, Prediction of cutting forces in milling of circular corner profi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2004年, 44卷(2/3期), 225~235页. [6] Zhang Lei, Tam H Y, Prediction of Material Removal in Polishing Free-Form Surfaces with Fixed Abrasive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4年, 257/258卷, 423~428页. [7] Tam H Y, Zhang Lei, Hua M, Material removal by fixed abrasives following curved path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B,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 2004年, 218卷(7期), 713~720页. [8] Yu Miao, Zhao Ji, Zhang Lei, Wang Yiqiang, Study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virtual-axis hybrid polishing machine tool by flexible multi-body dynamic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B,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 2004年, 218卷(9期), 1067~1076页. [9] Zhang Lei, Zheng Li, Zhang Zhihai, An investigation of cutting forces in horizontal-mode peripheral milling of curved surface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B,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 2003年, 217卷(7期), 961~976页. [10] Zhang Lei, Tam H Y, Yuan Chuming, Chen Youping, Zhou Zude, An investigation of material removal in polishing with fixed abrasive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B,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 2002年, 216卷(1期), 103~112页. [11] Zhang Lei, Tam H Y, Yuan Chuming, Chen Youping, Zhou Zude, Zheng Li, On the removal of material along a polishing path by fixed abrasive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B,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 2002年, 216卷(9期), 1217~1225页. [12] Zhang Lei, Zheng Li, Zhang Zhihai, Liu Yin, Li Zhizhong, On cutting forces in peripheral milling of curved surface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B,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 2002年, 216卷(10期), 1385~1398页. [13] 张雷, 袁楚明,周祖德,陈幼平,郑力,模具曲面抛光时表面去除的建模与试验研究,机械工程学报, 2002年, 38 卷(12期), 98 ~ 102页. [14] Zhang Lei, Zheng Li, Zhang Zhihai, Numerical model for cutting forces in peripheral milling of curved surfaces. Proceedings of IE&EM’2002 & IceCE’2002, Sept.19-21, 2002, Beijing, China, 177~180页. [15] 张雷,袁楚明,陈幼平,周祖德,模具曲面抛光工艺知识的获取,中国机械工程, 2001年,12卷(4期),424~426页. [16] 张雷,袁楚明,陈幼平,周祖德,模具曲面机器人抛光工艺过程的建模与仿真,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1年, 29卷(4期),50~52页. [17] 张雷,袁楚明,周祖德,陈幼平,模具曲面抛光过程中表面去除的试验研究, 汽车工艺与材料,2001年, (2期), 1~3页. [18] Yuan Chuming, Zhang Lei, Tam H. Y, Zhou Zude, Chen Youping, Investigation of Robot-Assisted Die and Mold Polishing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ided Production Engineering (CAPE’2001), Wuhan, China, 2001年, 112~116页. [19] Yuan Chuming, Wang Tong, Zhang Lei, Zhou Zude, Chen Youping, Tool Path Generation for a Robotic Mold Polishing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4th Asian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6~8 June, 2001, Singapore, 156~160页. [20] 张雷,周祖德,王立江,精密、超精密切削时PCD刀具后刀面的错位熨压作用,工具技术,2000年, 34卷(1期), 10~12页. [21] 张雷,王立江,PCD刀具切削时的超越性加工现象及其判别标准的研究,机械工程师,2000年, (1期), 48~50页. [22] 张雷, 周祖德,王立江,PCD刀具精密切削产生超越性加工现象的研究,机械工艺师, 2000年, (2期), 8~9页. [23] 袁楚明,张雷,陈幼平,周祖德,谭汉元,机器人辅助模具自动抛光研究及发展趋势,中国机械工程,2000年, 11卷(12期),1428~1430页. [24] 张雷,王立江,赵继,超声波振动车削产生超越性加工现象的研究,光学精密工程, 1998年, 6卷(2期), 49~55页. [25] 王立江,张雷,冯慧芳,王世景,精密、超精密加工时PCD刀具后刀面错位熨压的理论模型及实验研究,吉林工业大学学报, 1998年, 28卷(4期), 26~31页. [26] 王立江,郭耀辉,张雷,用精确对刀新工艺车削镜面的研究,汽车工艺与材料, 1998年, (3期),4~5页. [27] 张雷,赵继,陶敏中,刘笑羽,机器人自动研磨系统及试验,吉林工业大学学报, 1997年, 27卷(3期), 18~23页. [28] 张雷,王立江,姜英飞,郭耀辉, PCD刀具精密切削时超越性加工现象的研究,光学精密工程,1997年, 5卷(5期), 48~52页. [29] 王立江,张雷,王世景,用PCD刀具精密、超精密切削时表面粗糙度的实验研究,汽车工艺与材料,1997年, (9期), 1~4页. [30] 王立江,郭耀辉,张雷,在普通精密机床上用人造多晶金刚石刀具进行镜面切削的研究,光学精密工程,1997年,5卷(3期),40~44页. [31] Zhang Lei,Zhao Ji,Tao Minzhong,Liu Xiaoyu, An Automatic Method of Polishing on Mould Free Curved Surfaces by Robot.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the 6th Sino— Japan Joint Seminar on Ultraprecision Technology(ICPE 96& 6th SJSUT), Sept. 23~25, 1996, Shenyang, China, 102~106页. [32] 张雷,赵继,陶敏中,刘笑羽,何凤江,机器人研磨试验研究,汽车工艺与材料, 1996年, (3期),47~50页. [33] Zhao Ji, Saito K, Kondo T, Narahara H, Igarashi S, Sasaki T, Zhang Lei, A New Method of Automatic Polishing on Curved Aluminium Alloy Surfaces at Constant Press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1995年, 35卷, (12期), 1683~1692页.
承担项目
在研项目情况: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大型曲面自主研抛作业微小机器人技术(副组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微型光学非球面透镜成型模具的电流变抛光关键技术研究》;吉林省杰出青年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电流变抛光微型非球面模具的研究》;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人工颅骨生物活性材料及快速制造技术的研究》(副组长)。
20.解放军报社总编室摄影记者解放军报社总编室摄影记者,安徽临泉县人。1971年7月出生,1988年2月入伍,大学本科文化,少校军衔。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1996年调入解放军报以来,连续八年参加“两会”宣传报道任务;参加徐洪刚、王伟、范匡夫等重大型人物的宣传报道任务;参加利剑2000演习、神舟二号发射等重大军事宣传报道任务;参加97打击走私、98三江抗洪、99大阅兵以及97香港、99澳门回归的重大事件的采访报道任务和纪念抗美援朝等重大宣传活动。
21.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男,1960年2月生。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87年开始从事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和研究,发表有关公共关系的研究论文50多篇,主要专著有《注意力经济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