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县历史行政变革
景县历史悠久。自秦置县,历代辖境多变。“景”县之名,续至明代。元时移景州来,州县并存;明初,省县入州。中华民国二年, 改称景县。
文物古迹
远古的地,由古黄河、漳河冲击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尧舜之时,就有先民在此聚集生息。闻名全省的景州塔(舍利塔)始建于北魏,宏伟挺拔,巍巍壮观,盘旋而登,一州之景尽收眼底;周亚夫墓高大雄伟,为西汉名将太尉条侯周亚夫之墓;绵延十数里的高氏墓群和俗称“十八乱冢”的封氏墓群,掩埋着光耀北朝的两大望族;境东有大运河,境内有温城、广川、安陵、大董故庄等古城古村遗迹。这些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一部分,它们是景县历史的见证。
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景州舍利塔、封氏墓群、高氏墓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周亚夫墓)。
景县八景
附景县古八景:一、古塔风涛、二、书台晓月、三、古庙寒云、四、谯楼野趣、五、泮水琴声、六、安陵渔唱、七、环堤秋雨、八、青冢春晖。
历史名人
历史上名人辈出。南北朝时期有高氏、封氏两大名门望族,其中高氏家族出过六代皇帝;西汉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治军名将周亚夫封侯景州;唐朝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原国家铁道部部长刘建章都是景县人。
2006年被以色列空袭中死亡的中国籍烈士杜兆宇籍贯也是景县。
“景”字之解①日光景,日光也。——《说文》。
景县地图②大景星者,大星也。——《白虎通·封禅》 承天景命。——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③祥瑞 辛卯夜,若景光十有二期。——《汉书·武帝纪》
④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诗经·小雅·车辖》
景县概况地理位置及地形
景县(北纬37°28′—37°51′,东经115°54′—116°27′,)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大运河西岸,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开发地区和京津、石家庄、济南三角经济中心地带,是河北省“十一五规划”实施“一线两厢”战略的“南厢”经济区域。北距北京270公里,天津210公里,南距山东省会济南市150公里,西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50公里,与山东省德州市毗邻,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耕地119万亩。全境呈马蹄形,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坦,最高点海拔25米,最低点14.1米。东西宽27.5公里,南北长45公里。
下辖乡镇
辖景县辖景州镇、龙华镇、广川镇、王瞳镇、洚河流镇、安陵镇、杜桥镇、王谦寺镇、北留智镇、留智庙镇、刘集乡、连镇乡、梁集乡、温城乡、后留名府乡、青兰乡共10镇6乡848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人。
气候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5 ℃ ,年平均降水量554毫米。景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国家列为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节水灌溉示范县和平原绿化达标县。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土壤、气候、光照、气温、降水等方 面比较适宜农作物生 长,全县现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耕作,以玉米、小麦为主要品种的农作物连年获得丰收。
交通
景县交通、通讯便利。京沪铁路、京富高速公路贯穿东境,德石铁路、石德高速公路横跨南部,县境恰位于两路交汇腋部。公路从无到有,已建成以国道、省道为骨干,以县城为中心,以县、乡、村三级公路为网络的公路体系,外联周边省、市,内通全部乡村。同时新建、改建了景桑、阜德、衡德、景衡等一批高等级公路。
全县总人口 4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96万 人, 占总人口的91.7%。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上,投资800多万元搞了县城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投资1000多万新修了三条乡级公路(洚河流至留府、孙镇至赵官寺、杨院至富德路),县乡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0多公里,全县已有670个村通了油面公路。投资1个亿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任务。投资近3000万元的景中整体改造工程全面铺开。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景县借紧靠山东省德州市之优势,创新实干,跨越发展,成为衡水东部县市对外开放的“窗口”。 景县大力实施“以工强县、开放兴县、特色立县”三大主体战略,已形成橡塑制品、机械制造、铁塔钢构、汽车零部件四大特色产业,经济迅猛发展,正在不断向全省经济强县行列迈进。景县还出台了《景县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优惠政策》、《景县投资指南》等优惠政策文件,不断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着八方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推动景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65.24亿元,比1978年的9670万元增长66.46倍,年均增长15.6%;财政收入达30076万元,比1978年的1397万元增长21倍,年均增长11.2%。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变。改革开放前,景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1.0%。如今,全县的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1.0:48.1:10.8调整为21.5:51.1:27.4,一产比重下降了19.5个百分点,二、三产比重分别上升3.0和16.6个百分点,景县已向着以工业为主体,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新格局推进。随着经济建设加快,景县的经济地位明显提高,综合实力由上世纪80年代的倒数第三跃居全市第二名,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橡塑管业基地、中国铁塔制造基地、中国货叉生产基地,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县、全省林业生态十佳县、全省民营经济先进县、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1996年组织实施县办工业“1+1”工程、2001年谋划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2003年提出大力实施“五转一进”(思想理念陈转新、工作重点农转工、工业发展弱转强、发展模式内转外、领导方式旧转优、促进增收民进城)、2004年组织实施“四个十”工程(做强10家骨干企业、做大10家优势企业、新上10家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谋划储备1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2007年开始大力实施了“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和“百家企业上台阶工程”、在骨干企业中深入开展“六个一”活动(制定一个发展规划、依托一个技术靠山、寻找一个战略伙伴、聚集一批优秀人才、建立一个研发中心、打造一个知名品牌),逐步形成了橡塑制品、机械制造、铁塔钢构三大特色产业,成为中国橡塑管业基地、中国货叉生产基地和中国铁塔制造基地。2007年,我县三大产业的销售收入占全县工业的80%以上。并创造了十个全国第一,即液压增强软管产销量全国第一,6家企业荣登全国同行业10强;通讯塔产销量全国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河北百工实业有限公司“百工牌”液化汽钢瓶产销量全国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已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同行业生产规模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经济效益第一;景津压滤机集团有限公司滤板产销量世界第一,压滤机产销量全国第一,跨入全国机械行业500强,“景津”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嘉海(河北)货叉有限公司货叉产销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货叉制造商,年生产能力15万支,产品的70%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河北景渤石油机械配件有限公司生产的“宝能牌”高压耐火阻热胶管产销量全国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0%以上;河北三信金属结构有限公司为“嫦娥奔月”工程制作的50米地面接收天线支架为亚洲第一;河北海伟交通设施有限公司为国内第一家引进德国先进设备生产超薄型电容膜的企业,生产厚度可达3微米,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河北德纳V型轮有限公司生产规模全国第一,年产汽车皮带轮260万件;河北华整实业有限公司电力半导体模块结构件产量全国第一,年生产能力100万套,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
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12.34亿元,比1978年3998万元的280倍,年均增长2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无到有,2007年发展到160多家。全县百强企业纳税占全部财政收入的65%,纳税增幅连续两年在25%以上,纳税超百万的企业达到37家,纳税超千万的企业达到6家。
200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32.74亿元,是1978年的7615倍。
经过多年的发展,景县在2007年成我国首个橡塑管业基地,2008年成为中国(景县—龙华)叉车货叉生产基地和中国铁塔制造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规模投资建设,促进了县域经济结构的改善。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景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狠抓固定资产投资,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进入快速扩张期,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近年来,景县围绕打造“衡水东部区域中心城市”这一长远目标,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细化规划、市场运作”的思路,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定规划、搞建设、重管理、活机制,进一步扩大了城镇框架,完善了城镇功能,提升了城镇形象。目前,县城建成区初步形成了“七横八纵”的格局,建成区面积由改革开放初的不足3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建成区道路全长107.4公里,县城人口达到7万人,绿化面积达到293万平方米,绿化率27.5%,城镇化率达到36.4%。他们坚持以园区促城建、以城建带园区的建设理念,构筑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相互促进的格局,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2001年开始启动县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园区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分东、西两区,已建成面积4.5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01个。2002年,园区被省科技厅命名为“河北省橡塑产业民营科技园区”。200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7年,被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景州橡塑管业基地”;同年被评为首届环渤海省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百强第二名,并连续4年在衡水市开发区建设中被评为第一名。为加快商贸服务区建设步伐,园区还计划投资3.5亿元,建设高标准的休闲广场、县展中心、大酒店、高层住宅、商住楼及学校、医院、机关办公区。
与之同时,抓好龙华工业基地和冀鲁经济协作区建设。今年以来,全县谋划实施投资超500万元的项目126个,其中投资超1000万元的65个,亿元的4个,总投资达60亿元。
交通电力设施建设实现新的飞跃。近几年,投资近5亿元,新建和维修公路总里程800多公里,全县100%以上的村通了油面路,2007年,通车里程达由1978年的104.8公里提高到1505.5公里,路网密度居全市第一,由1978年的8.9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127.3公里/百平方公里。投资2亿多元,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工程,供电水平显著提高,目前,该县境内有22万伏变电站2座,11万伏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15座,电总容量达1155.15MVA,是1978年的33倍。
景州(县城)景县历史悠久,古为条地。今县城旧址,据《景县志》载,西汉时此地为条候国故城--北条城(亦名亚夫城);北魏时条县治所由邸阁城(今城东偏北十余里之古城)迁至此地,始为条县城;元初太宗八年(公元1237年)景州治所从东光迁于此地,条县城更为景州城,历经明清两代至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州城遂为县城。
该城在北魏后历代均有所修建,初形如卧牛。元文帝天历年间(1329--1330年)改修方形,周围4里。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南北门设吊桥,创建东门,四门各刻石匾:东曰“东作”,西曰“西城”,南曰“南和”,北曰“北拱”。正德九年(1514年)增建四隅角楼、窝铺16座。后其楼复置匾:东曰“渤海遗疆”,西曰“广川故里”,南曰“东省邻封”,北曰“北畿要路”。乾隆九年(1744年)撤旧重修,城墙高二丈四尺,周围长八百六十一丈五尺,城墙底宽二丈五尺,面宽一丈三尺,上砌五尺高女墙垛口,浑砖内门4座:南曰“景运门”,北曰“景星门”,东曰“景阳门”,西曰“景福门”,又在瓮城外修建门墩2座。嘉庆十八年(1813年)后,连遭大水,城墙坍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州人议修,随高就低,稍事补葺。
新中国成立后,景县县城逐渐繁荣昌盛,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镇建设得以迅猛发展。县城街道由原来的3条已增为13条,景新大街为城内主干道,西起西关桥,东至交通监理站,全长1800米,宽30米。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县政府驻地的扩建,街巷建筑物不断增加,县政府按照南北为路,东西为街,小街为巷确定通名的原则分别于1992年、1998年对城区街路重新进行了命名。命名后的街路主要有:景安大街(原景新大街)、景新大街(原南环大街)、景华大街、景开大街、景泰大街、南环大街、欧亚路、周亚夫路、市场路、西城墙路、董仲舒路等。
工业重镇---龙华龙华镇位于景县西南部,镇域人口5.3万人,其中镇区人口1.8万人,镇域内劳动力3.2万人,辖37个村委会。镇政府驻龙华村。土地总面积117766.9亩,属黑龙港流域,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无地上水源,无河流经过。是全国一百个重点建制镇之一,多次被省建委命名为“城镇建设先进单位”。该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较为明显。距衡水市、山东省德州市30公里,距景县、武邑、故城、枣强等县县城在25—30公里之间。石德铁路东西纵贯腹地,龙华站是较大的客货车停车站,距京九线、京沪线各30公里;衡德高速公路、衡德公路等多条省市公路交汇于此,镇区有高速公路出口。有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各一座,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6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600万元。2006年,镇域完成税收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0元。工业主导产业为:厨房设备,通讯器材,橡胶化工,机铁制造。河北百工实业有限公司“百工牌”液化汽钢瓶产销量全国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已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同行业生产规模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经济效益第一;嘉海(河北)货叉有限公司货叉产销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货叉制造商,年生产能力15万支,产品的70%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龙华镇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农业总产值:22758万元
工业总产值:193569万元
社会总产值:216327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
农作物播面:6670公顷
粮食播面:5400公顷
粮食总产量:32602吨
棉花总产量:1145吨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7500万元
农村经济总收入:20300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