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叶荆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名: 裂叶荆芥

拉丁名: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

科名:唇形科Labiatae

中文药材名:荆芥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由基部分出侧枝,主茎直立或斜生展开,四棱形,坚实,紫红色,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叶通常为三例,大小不一,长1.5–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尖锐,基部延伸呈柄状,中裂片披针形,开1–3厘米,宽0.2–0.4厘米,两则的较小,全缘,革质,绿色,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脉及边缘较密,有较多的腺点。花为多数轮伞花序组成的穗状花序,着生在茎枝顶端,苞片叶状,下部的较大,上部的渐渐变小,几与花等长,小苞片线形,极小,花萼钟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被灰白色短柔毛;萼齿5例,三角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紫红色。花冠二唇形,紫红色,长约4毫米,外被疏柔毛,里面无毛,冠筒不伸出,上部膨大;上唇宽卵形,先端2浅裂;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先端微凹,中部微收缩,光滑无毛,两侧裂片较小,宽披针形;雄蕊4个,后对较长,均不坤出于外,花药蓝色;花柱等于雄蕊,先端近相等2裂,花盘杯状。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褐色,有小点。花期7–9月,果期8–9月。

生境: 有栽培,有野生。

药用部位: 全草

药用成份: 全草中含有芳香油1.8%,发挥油中主要含有右旋薄荷酮(d–menthone),消旋薄荷酮及较少量的右旋柠檬烃(d–limonene)。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炎,驱风发汗。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咽候肿痛,月经过多,崩漏,小儿发热抽搐,疔疮疥癣,风火牙痛,湿疹,荨麻疹以及皮肤瘙痒。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