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荐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原文郗超⑴与谢玄⑵不善(3)。苻坚(4)将问晋鼎(5),既已狼噬(6)梁歧,又虎视(7)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8)之论。唯超曰:“是必济(9)事。吾尝与共在桓宣武(10)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11)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12)必能立勋。”元(13)功既举,时人咸叹超这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出处摘自《世说新语·识鉴》

南朝·宋刘义庆著

作者介绍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注释(1)郗超:东晋地曾任参军、中书侍郎。

(2)谢玄:东晋名将,淝水之战虽指挥晋军击败苻坚。

(3)善: 友善

(4)苻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

(5)问鼎:图谋政权。鼎,传国宝器,比喻帝位、帝业。

(6)狼噬:像狼一样吞噬。

(7)虎视:像虎一样看。

(8)异同:偏义复词,偏指“异”。

(9)济:成。

(10)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宣武,谥号。

(11)履屐:履,鞋。屐,木头鞋。代指细小的事物。

(12)容:允许,许可。

(13)元:大。

译文郗超与谢玄相处得不好。苻坚将要侵犯晋国,在像狼一样吞噬了梁歧之后,又像虎一样盯住了淮阴。当朝中讨论派谢玄向北讨伐的事时,大臣中间很有不同的看法。只有郗超说:“这个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温府做事,见他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适合他们的工作。由此推论,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北伐大功告成,人们都感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赞赏他不因为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的优点。

简析这篇文章主要推崇郗超在关键时刻,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以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这种精神很值得后人学习。文章中使用的比喻生动形象。“狼噬”、“虎视”,既刻画了苻坚咄咄逼人的气焰,又暗示出东晋紧张、危急的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