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spiral arm

银河系有4条旋臂,分别是人马臂,猎户臂,英仙臂,天鹅臂。太阳位于猎户臂内侧。

银河系是旋涡星系,有两条或更多条旋臂。在研究银河系旋臂时,光学方法受到很大限制。

旋涡星系[1]内年轻亮星、亮星云和其他天体分布成旋涡状,从里向外旋卷。这种螺线形带称为旋臂,是旋涡星系外形的主要特征。大多数旋涡星系有两条旋臂,少数星系有三条以上的旋臂。旋臂主要由星族Ⅰ的明亮的早型恒星构成。旋臂中除恒星外,还含有星际气体和尘埃,在旋臂的前部(按旋转中的前进方向)往往存在一暗黑的尘埃窄条。在旋臂中还可以观测到许多电离氢区。银河系有两条或者更多的旋臂,用光学方法可以观测到两条旋臂的一部分,用射电方法则可以观测到更多的部分(英仙臂、猎户臂、人马臂和三千秒差距臂等)。旋臂结构的实质可用密度波理论来解释。但是,旋臂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目前尚未解决。

旋涡星系都有几条美丽动人的长臂——旋臂,旋臂上拥挤着密集的星星和气体尘埃。然而,旋臂的存在却令人费解。一般说来,在引力作用下,星系应该是一个扁圆盘,不可能形成旋涡结构。即使暂时出现旋臂,在星系自转过程中,由于靠里面的恒星转动得快,外边的转得慢,星系形成不久旋臂就会缠紧。可是从银河系诞生到现在,太阳已经围绕银河中心旋转了二十多圈,却没有发现旋臂缠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密度波理论能较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密度波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假设有一段马路正在翻修,路面上只留了一条窄小的通道,那么这个地方就会显得非常拥挤,尽管汽车还是一辆辆地过去了,如果从天空中鸟瞰,好像看到这里一天到晚挤满了车辆。在星系中,旋臂就好像翻修的路段,这个地方恒星比较多,引力强,所以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气体尘埃,而且当恒星通过这里时,都减慢了速度,使这里显得拥挤,远远看去就呈现出旋涡状的结构。事实上,旋臂中的恒星是不断地运动、更替的。

密度波只是告诉我们旋涡到底是什么,至于为什么偏偏会形成这样的密度分布,还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