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男 生于1959年3月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符松教授

1959年3月3日出生,1978年考进清华大学,1979年留学英国,1983年本科毕业于帝国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研究生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理工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他历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流体力学教研组主任,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现为清华大学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流体力学研究所所长,科技处处长,以及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欧美同学会理事,《力学学报》常务编委、《空气动力学报》、《力学与实践》、《中国科学基金》、《计算力学学报》、《工程力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刊物编委,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理性力学专业委员会、湍流与流动稳定性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湍流剪切流学术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论文被国外刊物引用近百余次。他关于近水面核爆炸的研究成果1994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编号:94-2-51-2)。同时,他曾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1998年"全国模范教师"、1999年北京市"人民教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现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副院长,译有《有限元方法(第5版)第3卷流体动力学 》一书。

符松教授在湍流模式理论这一高难度研究领域中提出了一系列非线性湍流模式。他提出了以三阶雷诺应力为基础的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Fu-Lahnder-Tselepidakis模式。在湍流扩散模式研究中,首次引入压力速度关联项,成功地解决了平面和圆管射流计算中的"反常"现象。还在湍流代数雷诺应力模式、非惯性系统中湍流模式及非线性涡粘性模式等理论研究中作出多项创新工作,并将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燃烧室强旋湍流数值计算,取得了丰硕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