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乳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名称: 大乳草。

别名: 大米乳仔草、大号乳汗草、大样乳汁草、大乳汁草(潮汕)、乳汁藤(普宁)、蜻蜒草、节节花(潮安、潮州、澄海)、蚝割菜(饶平、南澳、惠来)、蚝镜草(惠来)、大飞扬草(广州)。

形态:本品为大戟科大戟属飞扬草。生于旷野路旁埔园荒地。一年生草本。有倾卧性。全株被刚毛,多季或旱地则植株变红,叶形也小异。茎长数寸,可达尺许。叶对生,长约六、七分,叶片斜卵形,主脉明显,中央常具紫褐斑,边缘有不规则小锯齿。四时有花。颜色与枝叶相同,花轴短,在节上成稠密花团。茎叶断之有白色乳汁。

性味:味辛淡微酸,性平,无毒。

效能:内服凉肠利尿通乳;外用解毒消肿。入肝脾经。

主治:疟疾,痢疾,小便混浊,产后缺乳;外治皮肤飞疡疮,小儿头疮,蚝壳割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