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陶多子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名称

中文名称: 红陶多子盒

英文名称: Red pottery box with several lattices

介绍

盛装果品和点心之用

此盒于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曹魏墓出土。泥质红陶胎,器表施以酱红色釉。釉面均匀而稍有光泽。器身呈长方形,分成大小不等的十个方形小格,底面附有四个曲尺形的矮足,两个足之间以弧线相连,从而形成垂帐的效果。

这类盒多是用来盛装果品和点心的。所分成的小格可以将食品按质地和类别分置,装满后上部可以加盖扣合。

槅与樏:果盒的学名

在两广地区的西汉墓葬中,曾出土过许多圆形分格的食盒,被认为是古代越人的器具。但在三国时期及其以后,南方和北方的广大地区,圆形、方形的食盒都大量出现,既有陶瓷制品,也有装饰精美的漆木器,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广为流行的食具。江西南昌的一座东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长方形彩色漆绘格盘,在它的底部有"吴氏槅"的题铭,可知这类分成若干小格的盛食盒当时叫"槅"。"槅"与"核"同音相借,指的是桃子、梅子一类的水果,可见是因盛装水果而得名的。不过,槅只是借称,文献中它的正式名称应为"樏",其中的小格称为"子",分成多少格,就称为几子樏,文献中就有"漆三十五子方樏"的记载。无论是槅,还是樏,叫起来都比较拗口,所以后来多以盒称之,分格的食盒统称为多子盒,无论是圆是方。

图片

Image

Image

Image

规格: 长27.8厘米 宽17.8厘米 高6.2厘米

出处: 走进珍宝世界:中国古代饮食具

年代: 三国

类型

质地类型: 陶器

功用类型: 饮食具

栏目关键词: 从神坛走向尘世—秦汉魏晋南北朝 盛食具 饮食具

收藏地: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主题词或关键词: 食盒

辅助分类项: 饮食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