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泡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亳州的泡桐历史悠久,据改证,商代以前已开始种植。

亳州泡桐的特点是,打成板子光洁、瓷实、 轻逸、不变形、不虫蛀,属于打制家俱上好材料。泡桐树的原木性特硬,宁折而不弯,乃第一流的栋梁之材。亳州泡桐不仅为国人喜,在国际市场上料颇受专睐。近年来,泡桐加工的板材远销日本和东南亚。

亳州泡桐的另一大特点是生长快,栽下一棵,三五年即可成材。为什么这么好的树木反而生长特快呢?内中有一美丽的传说。相传,曹操与曹丕带兵打仗时迂到了瘟疫,兵士病倒很多,偶然想起家乡亳州的涡河岸边有一种楮树,树上结的桃子能避瘟疫,便命兵士大量采摘,食后,果然止住了瘟疫流行。曹丕称帝之后,大封功臣时想起楮树,便派近臣回亳封楮树为“大夫”,赠以红袍。不料近臣醉酒误事,把红袍错挂在了泡桐树上。楮树见了大为不满,从此便精神不振,不仅生长慢,而且生虫多病。泡桐呢?因为无功而受禄,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于是便拼命生长,以报答皇恩。

如今,亳州市林网180万亩,泡桐占三分之二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泡桐达五千多万棵,木材蓄积量一百多万立方。为此,亳州被国家“绿委”和林业部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