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路花鼓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东路花鼓戏《麻城凤儿》

东路花鼓戏简介东路花鼓戏早期名曰“迓戏”,俗称“哦呵腔”,后称“东腔”,也称“东路子花鼓戏”(今湖北楚戏为“西路子花鼓戏”),1958年定名为“东路子花鼓戏”,1974年更名为“东路花鼓戏”。流行于湖北东部麻城、圻春、罗田等地。

东路花鼓戏是在当地民歌小调演变成的“哦呵腔”的基础上形成,并吸收了清戏的声腔和剧目。唱腔有正腔、二高腔、二行、叹腔和小调等。解放后成立了专业剧团。演唱配上弦乐伴奏,又保留了人声帮腔,有一定特色。

从麻城、红安、罗田、蕲春、鄂城等县县志记载及艺人分布情况来看,东路花鼓戏曾是流行于鄂、豫、皖三省十余县的一个较有影响的地方戏曲剧种。已被国家和湖北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

东路花鼓戏起源传承东路花鼓戏起源于鄂东,形成于鄂东的麻城、罗田、红安、浠水、黄冈一带,位于大别山南麓。远在宋代鄂东的民歌就非常丰富,是农人自娱自乐唯一的最普遍的形式。以后又出现了除民歌以外的多种民间表演艺术,如渔鼓、采莲船、推王灯、踩高跷、皮影戏、被褡戏(布袋木偶)等,上述民间表演艺术,大都由一人领唱,众人帮和,锣鼓伴奏,于是就编织故事,唱起小调,演唱于村头巷尾,每逢喜庆佳节,迎神赛会,上述活动便成为民众不可缺少的自娱自乐活动。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左右,上述民间表演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于是搭起草台,购置水粉,借用乡间新妇衣物,粉饰不同人物角色,进行演唱,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地方剧种——东路花鼓戏。

早期的东路花鼓戏班子多为村内的自乐班和时聚时散的季节性班社。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路花鼓戏广为流传,影响甚大,职业和半职业剧团日益增多,仅麻城知名班社就有“盛家园班子”、“桂花亭班子”、“尉家咀班子”、“骆驼坳班子”、“袁家河班子”、“班竹园班子”,并造就了一批民间艺人,其中著名艺人有戴桂亭(红安县人)、潘凤仙(罗田县人)、熊德清、邹鑫、刘玉清(均为麻城人)等。民谚云;“吃鸡要吃鸡胯子,看戏要看戴傻子(戴桂亭绰号)”、“不管有米无米,看戏要看秋瘌痢(熊德清绰号)”、“管他割谷不割谷,要看邹鑫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东路花鼓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50年9月,由18名老艺人为基本队伍组成了麻城第一个公立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麻城县东路子花鼓戏剧团(后更名为麻城县东路花鼓戏剧团)。20世纪60年代,又有一批省戏校毕业生分配到该团,同时,也在当地招收学员随团配训进而上台演出。1970年剧团实行大换血,招收了70名青少年演员。以阵容好、行当齐全而著称的麻城东路花鼓戏剧团,产生了一批优秀演员。如女小生宋元珍,扮相英俊、唱做俱佳、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生角陶德凯,唱腔别具一格、戏路宽广,成功地塑造了多种个性的人物形象;青年演员曾美玲扮演的小生,以优美的唱段、洒脱的台风荣获牡丹奖。

1975年,麻城县东路花鼓戏剧团被湖北省政府树立为红旗单位,获“扁担剧团”光荣称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北日报》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同年七月,该团在湖北省电视台演播厅演出大型东路花鼓戏《杜鹃山》(移植),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武汉东湖宾馆收看电视直播。

1984年,麻城东路花鼓戏剧团改为楚剧团,按照县政府要求“保留东腔,演唱楚剧”。1992年,该团又更名为“麻城市艺术团”,以戏曲、歌舞并举。

2003年,由麻城市文化局组织艺术团创作排演了东路花鼓小戏《补胎》,参加湖北省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暨楚剧新作展演,获“最佳演出奖”等八个奖项。2007年,再次由麻城市文化局牵头邀请麻城籍国家一级编剧熊文祥、根据何存中小说《姐儿门前一棵槐》改编,反映麻城革命历史题材的大型东路花鼓戏《麻城凤儿》,参加湖北省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暨地方戏曲展演获“综合表演奖”、单项奖九个。2008年10月,《麻城凤儿》参加首届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青年演员陈顺银脱颖而出获“表演一等奖”、蔡勤获“表演二等奖”、熊文忠、林文永获“音乐创作二等奖”等八个奖项。

2008年,湖北省麻城东路花鼓戏剧团招收一批东路花鼓戏传承人,带编35名在麻城师范学校培训三年[2]。

东路花鼓戏艺术特色东路花鼓戏以其唱腔高亢委婉、表演形象逼真、伴奏别具一格,构成了独有的艺术特色。

东路花鼓戏的唱腔分为正腔、小调和其他腔三类。正腔有〔东腔〕、〔对腔〕、〔二行〕、〔火攻〕、〔叹腔〕、〔四平〕、〔二高腔〕等,属板式变化体音乐。小调有〔麻城调〕、〔扫台调〕、〔闹五更〕等十余支,属单曲联缀体音乐。其他腔有〔腊花腔〕、〔净行调〕、〔七字腔〕等。〔东腔〕是东路花鼓戏的当家腔,男女分腔,源于鄂东民歌中的“畈腔”和“薅草歌”。〔东腔〕高亢委婉,音域宽、起伏大,演唱时有特定的锣鼓伴奏(称“十三锣”)和程式严格的人声帮腔,其语音韵味具有鄂东“哦呵”的典型特色,所以群众又称东路花鼓戏为“哦呵腔”。

东路花鼓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早期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俗称 “三小”。其上演剧目多以反映民间生活小景或爱情纠葛的小戏为主。后来分老生、正旦、花旦、小生及其他角色采取兼行代角的方法,生角代末角(老生),正旦代老旦,老生代摇旦,丑角代花脸,但当家行当仍为花旦和小生。

东路花鼓戏的伴奏建国前只有武场(打击乐),而无文场(管弦乐),其伴奏锣鼓别有一番韵味,听起来使人感觉音乐明快流畅,情感贴切动人。

东路花鼓戏剧目东路花鼓戏剧目繁多,素称36大本,72小本,实际上有300多本。文化部门组织专班挖掘整传统剧目,共达八辑之多,均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作“湖北戏曲丛书”出版发行。

东路花鼓戏先后挖掘、整理了《白蛇传》、《御河桥》、《李慧娘》、《井台会》、《大闹公堂》等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移植上演了《江姐》、《山乡风云》、《南海长城》以及八个样板戏。并产生了自己的创作剧目,其中有麻城乡土剧作家梅基癸创作的《两个队长》、《半边天》、《桃花岭》、《田秀秀》、《王老黑收税》等剧目,也有东路花鼓戏剧团集体创作的《盘点》、《神兵天降》、《暴动联络员》等剧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