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野生七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棕色野生七彩的基本资料

别名:五彩神仙、七彩燕、铁饼、七彩、盘丽鱼、七彩神仙

学名:Symphysodon aequifascitus axelrodi

科种:慈鲷科

产地:贝伦(Belem) 周边、乌伯 (Uruba)河、玛瑙斯(Manaus)周边。

水温:20-28℃

硬度:低于5dh

Ph值:4.2-6.8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盘丽鱼属(Symphysodon)鱼类的统称。特点是身体侧扁且呈盘状。仅有2种,即盘状盘丽鱼(S. discus)和等带盘丽鱼(S. aequifasciata)。均产於南美亚马逊河流域。具奇特的护仔形式︰成鱼向体表分泌一种黏液状物质,可为仔鱼提供营养。据记载,雌雄亲鱼轮流「哺餵」仔鱼。盘丽鱼很难在水族箱内养活,因对维持生命的水质要求严格,但其蓝、绿色彩色波纹惹人喜爱,养鱼爱好者仍努力坚持人工养育。

1904年,法国的鱼类学家Jacques Pellegrin在他研究七彩神仙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在特非以及圣塔伦附近水域所捕获的罗水域的品种不甚相同,当时认为是黑格尔野生七彩的变种。数年以后,美国的鱼类学家Carl H.Eigenmann将这一种类的七彩神仙升格为一个亚种,并命名为Symphysodon discus aequifascitus。直至1960年,鱼类学家Dr.L.P.Schultz出版了一本有关七彩神仙分类的著作,同时描述了另两种不同的亚种。虽然当时的分类的方式仍然让人质疑,但一般学者为了研究便利之故,大致接收了他的学说,即分成以下三类:1.Symphysodon a. axelrodi SCHULTZ 19602.Symphysodon a. haraldi SCHULTZ 19603.Symphysodon a. aequifascitus PELLEGRIN 棕色野生七彩体色等多种特征均于蓝色野生七彩相同,但水平条纹的发育情况较差,蓝色的金属光泽只显现于背鳍,腹鳍,臀鳍和背部等处。在国内早期,由于棕色野生七彩身上没有鲜艳的色彩,而被称为“五彩神仙”。在人工饲养历史上,自1933年就开始试图人工繁殖棕色野生七彩,但直至1939年才完全繁殖成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