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形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介形虫

mussel shrimp

介形虫

基本翻译

ostracoda

网络释义

介形虫类:ostracodes

亦作seed shrimp或ostracod。

介形亚纲(Ostracoda)的甲壳动物,分布广。有似软体动物的两瓣壳。躯干极短,外表不分节,这与多数甲壳动物不同。几乎整个身体包在一个硬甲内。现存2,000种,包括海生、淡水生和陆生种类。已知有10,000灭绝的种,从晚寒武纪到近代已发现许多化石。由於其数量多,地理分布广以及有限的垂直分布,在非海洋的泥灰岩、石灰石和页岩中可作为地层的指示化石。有的属通常用来指示地下石油的勘探,与海洋地层中有孔虫的情形有些类似。介形虫约1毫米(0.04吋)长,太平洋最大的大介虫(Gigantocypris agassizi)长23毫米(约1吋)。多数种生活在近海底处。有的吃微生物和有机碎屑;有的吃小型无脊椎动物;少数寄生。多数喜欢在浅水中,但有的采自2,000公尺(约6,600呎)深处。

要想测量海洋的深浅,除了使用各种测深仪实际测量外,还可从一种叫做介形虫的微体生物身上,得到大海深浅的数据。

介形虫是一类原生动物,现生的种类体长一般只有0.5~1毫米,它们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知的就有2500余种。介形虫的体形大多呈三角形、卵形、梯形等,在一切水域中都有分布,但以海洋中最多。有趣的是,在无边无垠的海洋中,每个种类都有自己固定的栖息地,从不到处漂泊,例如在深海生活的种类决不到浅海处栖居;在浅海处生活的种类也决不到深海去邀游。地质学家根据介形虫的这一习性,就能估算出大海的深浅。例如,在我国南黄海西北部地区海底泥沙中介形虫的分布,南部以中华丽花介为主,北部以穆赛介为主,东部以克利特介为主。这三种介形虫分别生活在0~20米、20~50米和大于50米水深的海区。因此,根据这些介形虫种类的分布情况,人们就能绘制出一幅简单的海底地形图。

对于现代的海洋测量来说,介形虫给出的深浅数据当然是太粗略了,根本无法与现代仪器的精密测量相提并论。但是,介形虫具有测量千百万年前海水深浅的本领,却是任何现代精密测深仪都望尘莫及的。现代测深仪无论多么先进,只能测现代海洋的深浅,对于遥远地质年代的海洋的深浅则无能为力。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海洋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这个面目全非的海洋,介形虫却能大显身手。比如,地质学家从地中海几千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中,发现了一种叫深海角介的只能在大洋里生活的介形虫,而在年代更新的沉积物中,却再也见不到它的踪迹。由此得知,古地中海曾经是一个大海,与大西洋相通,水深可能达到几千米,以后它又与大洋失去联系,封闭成如今名副其实的被陆地包围着的地中海。在这一点上,介形虫所提供的宝贵数据是无与伦比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