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读音: zhàn dào

华山栈道

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又称阁道、复道。中国在战国时即已修建栈道。秦惠王始建陕西褒城褒谷至郿县(今眉县)斜谷的褒斜栈道,长235千米。秦伐蜀时修了金牛道,被后世称为南栈道,长247.5千米。现代公路已经成网,但在交通闭塞的山区,仍有类似的栈道,供人、畜通行。

栈道的主要形式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插入木梁,上铺木板或再覆土石而成的路。也有在石崖上凿成台级,形成攀援上下的梯子崖。还有在陡岩上凿成的隧道或半隧道。一条栈道常可因地制宜分段采取不同形式。

中国古代高楼间架空的通道也称栈道。

宁武悬崖古栈道

词义:

1.在险绝处傍山架木而成的一种道路。《战国策·齐策六》:“﹝ 田单 ﹞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於 城阳 山中。”《史记·高祖本纪》:“ 楚 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 杜 南入 蚀 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 项羽 无东意。” 司马贞 索隐引 崔浩 曰:“险绝之处,傍凿山巖,而施梁为阁。” 唐 赵氏 《杂言寄杜羔》诗:“ 梁州 秦岭 西,栈道与云齐。” 杨朔 《“走进太阳里去”》:“从 成都 往 宝鸡 去,自古是有名的栈道。”

2.飞阁间相连通的复道。《淮南子·本经训》:“大构驾,兴宫室,延楼栈道,鸡栖井榦。” 高诱 注:“栈道,飞阁复道相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