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旅游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大汶口文化因1959年发掘的大汶口遗址而得名。遗址位于山东泰山郊区大汶口镇南部的大汶河北岸,总面积825000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大汶口的文物、古迹及人文景观非常丰富。有春秋至战国时期齐鲁会诸侯的宫城旧城——文姜城遗址;有乾隆下江南的行宫遗址;有建筑风格独特,横跨大汶河的明石桥;有明末商贾云集的山西会馆;有神话般传说的汶河古渡(原泰安八景观之一);有著名的大汶河蝙蝠石(三叶虫化石)等。为开发和向世人展示大汶口文化,1994年,汶口镇政府投资13万元,兴建了一处1300平方米的大汶口文化博物馆,展示出土文物和原始部落风貌;1998年,镇政府又投资60万元建起大汶口陶艺研究中心,生产的仿古陶器畅销全国。该旅游区每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年均利税12万元,促进了大汶口文化和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城南25公里的大汶河畔,1959年首次发现并发掘,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命名地。遗址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及大量珍贵的出土文物。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姜城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汶口镇东北500米,东南部近汶河。属战国至汉代遗址,采集的标本能看出器形的有盆、罐、瓮豆、板瓦等,多具备战国器物特征。

[大汶口山西会馆]位于大汶口镇南门里路西侧,是清朝云集汶口做生意的山西人所建。坐西朝东分南北两院,北院为关帝庙,南院为戏楼院,总面积2283m2,现房屋基本完好,壁画隐约可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