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科补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伤科补要》4卷,刊于嘉庆十三年(1808),作者钱秀昌,以伤科闻名,并辑其精义,综合平素治疗经验,撰成此书。卷一述人体要穴、正骨器械、骨度及脉诀;卷二述治伤三十六则,是治金疮之理论及身体各部伤科疾病方法;卷三治伤汤头歌括;卷四选录各家伤科要方及急救良方。全书简明实用,其中并载有杨木接骨法治愈骨折骨不连续之经验,尤为难得。

作者钱文彦,字秀昌,号松溪,上海人。少时攻读医书,然未获心传。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偶折左臂,得时医杨雨苍治愈,遂受业从学。后得接骨入骱之法及秘传治伤之方,又参以《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第治多应手而愈。有感于内外方书汗牛充栋,而伤科一法,诸书虽载,略而不说,因辑《正骨心法》之精义,结合平素经验,于清嘉庆戊辰提(1808年)撰成是书。

内容勾引伤科之脉,须知确凿。蓄血之症,脉宜洪大;失血之脉,洪大难握。蓄血在中,牢大却宜。沉涩而微,速愈者稀。失血诸症,脉必现芤。缓小可喜,数大甚忧。浮芤缓涩,失血者宜。若数且大,邪胜难医。蓄血脉微,元气必虚。脉症相反,峻猛难施。左手三部,浮紧而弦,外感风寒。右手三部,洪大而实,内伤蓄血。或沉或浮,寒凝气束。乍疏乍数,传变莫度。沉滑而紧,痰瘀之作。浮滑且数,风痰之恶。六脉模糊,吉凶难摸。和缓有神,虽危不哭。重伤痛极,何妨代脉,可以医疗,不须惊愕。欲知其要,细心习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