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杆菌脑膜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流感杆菌脑膜炎绝大部分(95%)由组流感杆菌引起,80%~90%病例发生在3个月~3岁,高峰易感年龄是7~12个月,占70%。5岁以后由于体内抗体增高,很少发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主要乃人体体液压免疫逐渐增强之故。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秋冬季节最多,11月~1月份较其他月份发病率高。2/3病例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1/3病人继发于支气管肺炎。

约30%~50%的正常人鼻咽部带有本菌。本病患者常伴有菌血症,细菌通过血循达脑膜为最常见的入侵途径。患中耳炎或乳突炎者细菌可直接侵犯脑膜。细菌侵入脑膜后引起蛛网膜及软脑膜普遍发炎,开始时脓性渗出物多在脑顶部,进而蔓延到脑底及脊髓膜,有时累及脑室内膜而成脑室内膜炎。若软脑膜和脑室周围的脑实质也有细胞浸润、出血、坏死和变性,则形成脑膜脑炎。经脑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时,可导致硬膜下积液或积脓。炎症对脑神经有损害时可致失明、耳聋与面瘫。

起病较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缓慢,病程初期仍可有呼吸道症状,经数日至1~2周后出现脑膜炎症状临床表现和其他化脓性脑 基本相同,病儿大多有发热、呕吐、嗜睡、易激惹、颈项强直、惊厥及前囟膨隆等,13%有昏迷或休克。皮肤、粘膜出血点甚为罕见。

并发病有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脓肿等,以硬膜下积液较为多见,占30%左右发生在多1岁以内前囟未闭的婴儿。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硬膜下积液之可能:①经合理治疗4~6日后,脑脊液已好转,热度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者;②一般症状好转后又出现原因不明的呕吐、惊厥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者;③脑脊液已正常而前囟明显隆起、头围增大及颅骨透照试验阳性者。重症病例可留有后遗症如共济失调、瘫痪、失明、耳聋、智力障碍等。

脑脊液涂片和培养阳性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涂片常见的革兰阴性短小杆菌,阳性率达80%,但应注意与肺炎球菌区别。培养阳性率高于流脑,血培养也有检出病原菌的机会。近年来应用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度验等免疫学方法检测脑脊液中荚膜多糖抗原,可迅速作出病原学诊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