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名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鼓楼东路32号
邮编
315200
网址
http://www.zhzx.net.cn
现任校长
吴国平
学校简介

镇海中学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濒临东海,创建于1911年,为浙江省首批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校园占地8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校门口上悬挂“浙江省镇海中学”招牌,为郭沫若先生所题。现有24个高中教学班,学生近1200名,教职工118名,中高级教师占80%以上,特级教师6名,正教授级教师3名。学校素以严谨治学蜚声省内外,以“励志、进取、勤奋、健美”为校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中科院院士李志坚、贺贤土、沈自伊,著名美籍华裔作家於梨华等人士均毕业于此。
学校曾于1960年出席了全国文教战线群英大会,被授予“全国先进单位”称号;近十年,又先后荣获“全国计算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绿化400佳”、“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和“省先进学校”等20多个全国、省级荣誉,是浙江省第一所通过评估的合格重点中学、第一所实施高中会考全科免试学校、第一所通过评估的一级重点中学。
学校设施先进,建有高标准的千兆校园网,教室和理化生实验室均配备多媒体平台。高规格的图书电教馆、功能齐全的体艺馆、室内冷暖游泳池、屋顶网球场、400米塑胶田径场、橡胶篮排球场等现代化教育设施一应俱全。在近郊还建有一个占地50亩的农科园艺场。

校园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人文气息浓郁,历史积淀深厚,拥有十二个历史文物景点,其中三处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和镇海口海防遗址一起被列为团中央36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宣部公布的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目前,镇海中学在科学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严谨治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弘扬人文精神,倡导最优发展,创新课堂教学,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索“课堂——网络整合”超课堂教学模式,认真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努力向着“建立高效率的管理机制,造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标准的教育设施,培养高素质的年轻一代”的目标前进。
学校简史解放前
镇海中学创建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清翰林院编修盛炳纬等将募集的经费银元三万余元作基金,在梓荫山南麓总持寺旧址(今学校田径场)新建校舍。名镇海县中学堂。留学日本帝国大学的曹位康(馥山)为第一任校长。
1912年,改学堂为学校,设两个班,并附设县立高等小学校。1913年,陈麟书长校,再附设师范讲习班。后经费短绌,初中改为乙种商业学校。1917年,乌崖琴任校长,因学生不多,“乙商”停办。
1926年秋,恢复中学建制,改名县立初级中学,曹位康再任校长。赵平复(柔石)来校任教,后任教务主任。当年,中共镇海第一个支部成立,县中教师多人为党员,学校成立共青团组织,师生走出校门参加革命运动。1927年1月,曹位康病故,金鹿笙继之。1931年,金以年迈请辞,由许宝璜继任。
1932年秋,学校再改制为县立初级商科职业学校,校内同时设职业科与初中科。次年,易校名为初级商业职业学校(简称初级商校),校长为朱叔高。34年,周利生继之。不久,周病逝,王元斌长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敌机轰炸镇海,学校迁至西门外渡驾桥回向寺。时,一年级为普通初中,二、三年级为商科,学生百余人。1939年8月,因战火威胁,又迁校于柴桥瑞岩寺,改收普通初中新生,计三个学期。1940年,王元斌辞,刘健青继之。因当时县府指示,学校迁至庄市汤家庙。1941年4月19日,日寇入侵镇海县城。清晨,师生得讯,仓猝星散,学校器具典籍尽损。
1942年秋,借霞浦小学址复校,外称“私立蛟川中学”,设3个班,由国民党镇海县党部书记长王万成兼校长,王漱琅主持校务。1943年,添设简师班,由徐资甫主持。同年8月,日伪在县城开办县立中学,校长丁兆。1943年秋,镇海县府接办“蛟川中学”,再迁瑞岩寺上课,王漱琅为校长。次年夏,王辞,镇海县长雷霆兼校长职,沃继唐为副校长主持校务。是年底浙江省教育厅正式颁发钤记,正校名为镇海县立初级中学。1945年,梅汀荪主持校务。时因环境需要,增设高中班。同时,镇海县立简易师范创立,不久迁入瑞岩寺,并入县中,为师范科。日寇投降后,接收县城日伪办的县中,年底,学校迁返县城,因原校舍已毁,定孔庙为校址。
1946年2月,学校在孔庙复课,高中班奉命结束,初中实行春秋两季招生,7个班,320名学生,教职工19名,校长李价民。1948年春李辞去,由王商熊继任。次年春,沃继唐主校,直至解放。
1946年初,简师分出,在城西白家浦复校,李价民兼校长。
经黄声远先生的全力筹建和俞佐宸等积极资助,1947年9月,私立辛成中学正式开学。次年夏,新校舍在城关大校场北侧落成。金鹿笙为首任校长,次年2月,乌崖琴长校,1949年2月,张定璋为校长。
解放后
1949年5月25日,人民解放军进入镇海,次日,县城解放。
同年8月,两校成立新的校务委员会。宁波专员公署委任郑芳华和李价民分别为县中和辛中的主任委员,9月,简师再次并入县中,设简师科,计三个班。
1950年4月,县中简师科并入慈溪锦堂师范。
1952年12月,县中更名为浙江省镇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任命共产党员王德澄为县中副校长;朱一靖为辛中副校长。
1956年7月1日,辛中与县中合并,成立镇海县第一所完全中学,命名为浙江省镇海中学。宁波地委任命李价民、郑芳华分任第一、第二校长,周东昭任教导主任。朱一靖任中共镇海中学支部书记。学校分东、西两部,原县中为东部,辛中为西部。全校27个班,学生1052人。
1958年11月,镇海撤县并入宁波市,李价民调任。翌年3月,学校更名为浙江省宁波镇海中学。学校党支部书记先为张文明,后由陈幼明继任。此期间,学校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全面质量不断提高,各项工作成绩显著。1959年获县、市、省级“先进集体”称号。1960年6月,陈幼明代表学校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战线群英大会,再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先进单位”光荣称号。这一年,学校为浙江大学附属中学。8月,郑芳华调任,张士杰继任校长。1961年春,郭沫若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63年1月,镇海恢复县建制再改校名为浙江省镇海县镇海中学。此时,李价民再任校长,胡尧彻为副校长,张士杰任党支部书记。
1966年7月,“文革”开始。学校党政领导“靠边”,学生停课。1967年秋复课。学制改为初、高中二二制。1968年夏,工宣队进驻学校。10月成立镇中革命委员会。次年4月,东部校舍被县办工厂全部占用,18名教师“下伸”农村,学校偏居西部。1970年7月,张士杰被任命为学校革委会主任兼中共党支部书记。1971年3月,在新路国营林场开辟学农基地,1973年2月,何性善返校任党支部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
1976年后,拨乱反正,学校秩序迅速恢复,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977年恢复初中三年制。1978年3月,被确定为省13所重点中学之一。同月,镇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在镇中建立挂牌。6月,撤销革委会。9月,县委任命王师荣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何性善为副校长兼副书记,胡明德、袁明川为副校长。1979年2月,教师进修学校分出。
1981年4月,学校再次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恢复高中三年制,新路农场撤销。
1982年4月,何性善为校长,王师荣专任党支部书记。次年王调任,谢荣华任副书记,余舜荣任副校长。
1983年9月,根据县委指示,附设干部高中班,1985年3月毕业。这一年镇海再次撤县设区并入宁波市,10月又更校名为宁波市镇海中学。
1986年倪文奎任党支部书记。扩大高中多层次招生。
1987年1月,东部校舍收回,并开始全面重建工程。
1988年11月,学校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何性善再任校长,刘同森、袁明川为副校长。同月,学校成立中共总支委员会,倪文奎为总支书记。1990年6月,东部重建第一期工程完工,四幢教学楼与新校门落成,大成殿、大成门、泮池修茸一新。秋,学校本部迁东部,设21个高中班;西部为分部,设12个初中班及一个高中职业班。
1991年,高中新生全部根据重点中学要求择优录取。10月,本部新实验楼落成启用。年底,省教委对镇中进行“合格重点中学”评估。
1992年4月,省教委宣布镇海中学为省内第一所合格重点中学。旅日侨胞傅在源先生首访镇中。7月,镇海区委同意镇海中学兴建体艺馆,扩建田径场。扩大校园面积30余亩;同时为校办厂征地5亩。学校重建第二阶段工程全面启动。是年改革高中招生制度,在完成政府下达招生计划后,第一次招收自费生60名。王申浩被任命为副校长。
1993年1月,实施国拨工资和校筹工资相组合的双轨工资制,注入激励机制,推进校内工资制度改革。4月体艺馆破土,傅在源先生汇入36万美元鼎助。
1994年,开发校内海防遗址,新建林则徐纪念堂;重立抗倭名将卢镗手迹“流芳”碑,修建朱枫烈士纪念楼,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初具规模。中央、省、市领导、各级媒体及大中小学生前来视察、采访、参观者全年近4万人。省教委评估后发文确认镇海中学为省内第一所高中会考全科免试学校。是年,体艺馆落成,标准田径场扩建工程竣工,第二阶段重建任务胜利完成。
1995年5月,建造图书电教楼和学生生活配套设施,再次扩大校园面积20亩。重建第三阶段工程启动。董生元被任命为副校长。3月,学校有12个爱国主义教育点,其中3个属国家级文保单位,包括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和解放战争五个历史时期的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面建成。何性善校长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赴京出席全国劳模表彰大会。6月,省教委对镇中进行省一级重点中学全面评估,7月下达文件,认定镇中为省内第一所一级重点中学。
199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等视察镇中。10月,傅在源先生第三次莅校,以100万美元建立“富的镇中基金”,又以45万美元资助学校电教、体育设施。图书电教楼落成启用。
1998年4月,季芳为副校长。镇海中学校办企业大成实业公司举办“蛟川书院”(初中部)办学许可证下达。镇中不再招收公立初中生。
1999年4月,学生公寓楼和师生大膳厅建成。市教委确定镇海中学从本年起建立创新教育理科实验试点班,面向全市择优招生。何性善校长退休,季芳为校长,何性善为名誉校长。5月,傅在源先生第四次莅校,亲自为有突出成绩的32位师生颁发富的教育教学奖。
2000年2月,多媒体网络教室在高一理科实验班投入使用,第一期投资1000万元,千兆位校园网开通运行,建立现代教育信息中心。4月,以昂贵代价收回镇海中学东部原校址——洋山庙旧址,拆迁校园西南端粮站和居民楼。6月,中科院院士李志坚回访母校。宁波市教育基金会授予镇中“富的镇中基金”为宁波市第一个“明星基金会”称号。7月,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9月,季芳调离,吴国平继任校长。10月,学校成立党委。倪文奎任党委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在盛昌黎副市长陪同下视察我校。11月,中科院院士杨福愉给学生作讲座。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一行来校考察、座谈。12月,经严格考核、评审,学校档案管理达省二级标准。学校游泳馆及屋顶网球场建成。
办学成就2009年11月16日,镇海中学获得北京大学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1]”资质。获得这一资质的中学浙江省内仅有3所,全国也仅有39所。
2008年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陈琨、许颖桦同学分别以703、701分获得理科全省第一、二名;王平、李宜轩同学分别以639、637分获得文科全大市第一、二名。重点率高达91.8%,600分以上达57.3%,二本率达98.6%,理科全省前100名占17人,文科全省前100名占6人,此前已有6名同学被保送到北大、清华。
2007年7月,镇海中学2004级学生沈才立同学以世界第二名的好成绩再次荣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金牌,是浙江省历史上目前唯一一位两次获得IMO金牌的选手.
2006年7月在斯洛文尼亚举行的第47届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镇海中学2004级学生沈才立同学荣获金牌(世界第四,全国第二),这是浙江省中学生选手中首位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比赛的学生。
2007年9月,镇海中学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是2007宁波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
在2007年宁波市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上,镇海中学教练员、运动员凭借平时艰苦训练积累的实力,经过三天的奋力拼搏,最终以168分的总成绩荣获市重点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一,从而实现了校竞技体育新的历史突破。
2005-2006年度镇海中学德育工作在组织管理、队伍建设、学生素养、德育成果等方面继续取得优异成绩,2007年再次荣获宁波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6年11月25日,在宁波市教育系统第八届艺术节闭幕式上,被评为“宁波市‘晨风奖’艺术教育先进集体”。
2006年4月,从北京传来佳音,在两年一次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评选活动中,镇海中学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宁波市获此殊荣的单位仅有两家。
据4月1日《教育信息报》消息:教育部日前公布了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名单,我省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宁波市镇海中学、德清县逸夫小学、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榜上有名。
2006年12月30日,根据浙江省教育厅[ 浙教电〔2006〕265号 ]文件,镇海中学校园网站荣获“2006年浙江省优秀教育网站”称号(全省共147个,其中中学共52所,宁波共8所中学)。
2006年3月20日,浙江省教育厅电化教育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公布2005年度全省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评比结果的通知”[ 浙教电办〔2006〕8号 ],镇海中学校园网站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一等奖”(全省共33所,其中中学共18所,宁波共1所)。
2005年10月27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公布的“全国文明单位”中,镇海中学名列其中。这也是今年宁波全大市入选的6单位中唯一来自教育系统的单位。
2005年4月20日,镇海中学被宁波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宁波市公安局评为2004年度“宁波市级治安安全单位”。
多年来,镇海中学始终将安全工作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建有健全的安全领导组织机构,制订了完善的安全制度,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人。在抓学校综合治理工作上坚持抓重点、抓要害、预防为主的原则。同时,学校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力度,2004年底,学校自筹资金安装了校园报警系统,使学校安全保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校长期来重视军警民共建工作,成绩卓著,学校连续被评为区、市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在成绩 面前学校上下更重视军警民共建工作,使共建工作更上一层楼。
由于成绩突出,2005年4月,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授予镇海中学“2003—2004年度军警民共建文明单位”。
在2003年1月的北京会议上,镇海中学有幸被确定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目前全国共有31所项目实验学校,都是相当著名的学校,浙江省只有2所中学。
2003年2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镇海中学榜上有名,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这是镇海中学自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战线群英大会被授予“全国先进单位”称号、在2000年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之后所获得的又一国家级荣誉,也是宁波市教育系统获此殊荣的第一家。
2001年,镇海中学荣获由共青团中央颁发的1999~2001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称号。
2000年,镇海中学荣获由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999年,镇海中学荣获由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称号。
网络论坛网址为bbs.zhzx.net.cn,创办于2001年1月。现在已经开设了教师论坛、学生论坛、校友论坛等五个频道,下面又分出共19个专栏,覆盖了学生现实生活的大部分范畴,如"心理社区"、"原创空间"、"梓荫书友"等。而注册用户总数为 6000余人次,论坛有效帖子数达到近26万张(数据截止到2008年8月31日)。被学生公认为最有特色的"原创空间"栏目收集了2200余篇学生的原创文章,有100余篇帖子(文章)被《中国校园文学》、《美文》、《世界中学生文摘》、《中学生学习报》、《浙江青年报》等报刊转载 。"原创空间"栏目的版主陈瑾同学,在2003年高考中,以一篇《从泪走到血——孙膑访谈手记》获得高考满分作文,被北京大学录取。在镇中论坛的温情感召下,许许多多学生找回了自信,自身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通过镇中论坛这个网络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工作,举办读书与上网专题讨论,学生的网络素养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校园网网络主干网结构采用千兆位以太网技术,拓扑结构为星型分级结构,网络主干通过16根光缆连接学校14幢教学、办公、生活设施的700个节点(首期),主干网采用Cisco公司的Catalyst 6506千兆交换机作为主交换机,该交换机支持千兆位以太网、多层交换和基于IP子网的虚网。子网采用支持千兆以太网的Cisco Catalyst 35xx、Catalyst 29xx系列交换机,其中6台二级交换机采用千兆模块与中心交换机上联。
校园网的服务器组由十余台专用服务器组成,分别作为教科网和校园网的Web服务器、E-mail服务器、DB服务器、VOD服务器、WSUS服务器和防火墙主机,配置一台高性能磁盘阵列机作为服务器组的扩展。
镇海中学校园网的外部网配备二台Cisco 2611路由器,配置一个16端口的异步拨号模块,可供远程用户拨号入网,访问校园网内的各个业务系统。
镇海中学校园网采用目前主流的 Internet/Intranet设计思想,采用流行的系统软件,在主服务器上以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Server 2003和Linux为运行平台,主要运行Web服务器软件和教学办公管理系统软件包,系统提供WWW浏览、E-mail、FTP、BBS、DNS、DHCP、WSUS、Internet代理等多种形式的Internet服务和校务办公系统、校园导航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数据库软件,这些软件的采用使镇海中学校园网可以方便快速地联接宁波信息港及国际互联网,并为镇海区各个中小学校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