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音庵,俗称观音堂。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顾路镇李家盘东。始建于明朝景泰七年(1456)。清康熙四十二年(1730),知县李发枝书门额。雍正年间毁于火灾。乾隆四年(1739)重新修理。乾隆八年(1743)张成重书门额。嘉庆八年(1803)增建。嘉庆十八年(1813)重建。民国十九年(1930)又毁于火灾。二十三年(1934)庙祝黄永康央地方人士募金重建。黄炎培书写"潮音庵"门额。
潮音庵得于于佛菩萨说法的妙音,称为"海潮音"。《楞严经》卷二谓:"佛兴慈悲,哀悯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诸善男子。""海潮音"亦特指观世音菩萨说法之音。潮音庵,主殿供西方三圣和释迦牟尼、南海观音、地藏等佛,两傍列十八罗汉,东西两次间为禅房。东厢房供文昌、纯阳祖师、雷公、电母、施相公及刘郇膏等像,西厢房三间为客厅。进门为弥勒殿供弥勒佛和韦驮像。殿外庭心大铁鼎一座。庵地面积3640多平方米。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上海时,东厢被日军炮弹击中,墙壁炸一巨洞,门窗震毁。1940年宝昂师太进庵后逐步修复。
解放后,庵一度作为厂房及仓库,殿内建筑颇多损坏,1982年又修复开放。1989年动工增修讲经堂和报恩塔,1992年11月上旬竣工。讲经堂上下二层,上层为藏经堂,下层为讲经堂,中间供玉佛一尊。1992年11月14日,为讲经堂内的玉佛举行开光典礼,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方丈真禅大和尚主持了开光典礼,并在讲经堂内举行三天讲经法会。
报恩塔高51米,分7层,登高可东眺东海、西观市区。建报恩塔是宝昂师太的一大宏愿,取义于报四重恩,一报国家恩,二报佛尊恩,三报众生恩,四报父母恩。现是佛教朝圣地,又是旅游好景点。
潮音庵-建筑结构1996年4月,潮音庵管委会逐级申报,终于被上级主观部门批准为地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为此上海佛教协会指派高僧,88岁高龄的寂昌法师常住潮音庵任住持。从此,潮音庵香火日渐旺盛,上海市三百多名居士得到了合法的活动场所。经寂昌法师和寺内五名僧人及众居士共同努力,后经寂昌长老与十方信众戮力同修,使该寺成为沪第一梵刹。寺院建有高大的山门及钟鼓楼、天王殿、大悲廊、放生池、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客堂、斋堂,并有东西配殿14间,男女寮房若干间,两层法堂正在兴建之中。寺院环山面水、一泉在抱。每年春季,南山梨花如雪,门前桃花似粉;秋季则石榴挂果,四山点翠。

如今的潮音庵又在放生池前新建了天王殿,殿两侧同时建起东西走廊,与东西厢房连接,同时还建起斋房,解决了僧人和居士的食宿问题。现在,寂昌法师经常往来于潮音庵千佛山之间,从事佛教活动。潮音庵内日常事务,由心昊法师代为主持。在重建潮音庵的的过程中,当地政府还发掘整理了元、明、清等朝代有关重修潮音庵石碑12块,并在重建后的大雄宝殿右侧建起了碑林。其中有一块雕龙石碑,为清嘉庆六年(1802年)所立,此碑记载了之所以被称为历史,碑文说:“吾邑人有煤窑开自前朝万历年间,迄今(即嘉庆年间)掘取殆遍”,同时还详细介绍了“邑之人王琛与山人太谷智太洋合伙采煤而得之”,及其在潮音庵内修建窑神庙的经过,此碑进一步丰富了潮音庵的文化内涵。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