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遗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上山遗址是国务院2006年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浙江省中部的浦江县。

上山遗址以石球、石磨棒、石磨盘及厚胎炭红陶“盆”为组合特征的遗存内涵迥异于浙江及附近地区已往发现的其它新石器时代遗址。石球、石磨棒、石磨盘与原始的采集、农业经济模式密切相关,陶胎中发现的大量稻谷颗粒也成为这一判断的重要佐证。厚胎夹炭陶的断面上发现层理现象,反映一种十分原始的“贴筑法”制陶技术。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对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标本进行了碳十四年代测定,其校正年代达距今10000年。

上山遗址的特征:

其一:上山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遗址的年代距今约9000-11000年。当初河姆渡遗址出土7000年的人工栽培的水稻,曾将世界稻作农业起源的研究热点引到长江下游地区,而上山遗址又将这一记录提前了3000多年。上山遗址的发现是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

其二: 在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碳陶片的表面,发现较多的稻壳印痕,胎土中夹杂大量的稻壳。对陶片取样进行植物硅酸体分析显示,这是经过人类选择的早期栽培稻。这一结论表明,上山遗址是迄今发现的、保存丰富栽培稻遗存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证明了上山遗址所在的长江下游地区是世界稻作农业的最早起源地之一。

其三: 遗址内具有明显的由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特征。在遗址出土的陶器(片)和石器中,陶器多为夹炭红衣陶,数量少,陶质疏松,火候低,器型十分简单。石器以打制石器为主,并发现少量通体磨光的石锛和石斧,其中以石磨盘和石磨棒的组合最具特点,反映了与原始农业紧密相关的经济生活模式。

其四:中国迄今发现的万年以上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以洞穴、山地遗址类型为主,而上山遗址位于浙中盆地,四周平坦开阔。这是人类早期定居生活的一种全新选择。遗址发现了结构比较完整的木构建筑基址,这反映了长江下游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定居生活发生、发展中的优势地位。

此外,有趣的是发掘出上山遗址的原因,起初是去挖掘另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塘山背遗址,它是钱塘江以南所发现的第一个良渚文化墓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