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委婉

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叫做委婉语。

古人常用委婉语,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避粗俗。

例:即阳为病狂,卧便利。(《汉书·玄成传》)“便利”是大小便的委婉说法。

(2)避忌讳。

古人多忌讳,仅以“死”为例,就有很多委婉的说法。

例:放动乃徂落。(《孟子·万章上》)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讬于赵。(《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徂。(诸葛亮《出师表》)

百岁之後,归于其居。(《诗经·唐风·葛生》)

例一至例三都是对皇帝“死”的委婉说法,与一般委婉语不同,除了避忌讳之外,还有尊君的意思。

例四,则通常人都可以用。其他还有“仙逝”、“归道山”、“仙去”等等,也是“死”的委婉词。

(3)避冒犯

用委婉的言辞陈述己意,不敢“冒渎天威”

例:不说“皇帝年轻”(因为年轻往往意味著不懂事、阅历浅),而说“陛下富於春秋”(《史记·李斯列传》)

不直说“太子年少”,而说“太子方富於年”(枚乘《七发》)。

(4)交际辞令

古人在交际过程中,比较注重礼貌语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