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曼·戴森早在1960年就提出一种理论,即所谓“戴森球”。他认为,地球这样的行星,本身蕴藏的能源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足以支撑其上的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而一个恒星-行星系统中,绝大部分能源——来自恒星的辐射——都被浪费掉了,目前我们太阳系各行星只接收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大约1/1000000000。戴森认为,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将太阳用一个巨大的球状结构包围起来,使得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量被截获,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支持这个文明,使其发展到足够的高度。
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 1924-)出生于英国,1947年至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1951年正式定居美国,1953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物理学教授至今。戴森教授不仅是位优秀的理论物理学者,更是一位关心人类命运、向往无限宇宙的睿智哲人。他一生优游数学、粒子物理、固态物理、核子工程、生命科学、天文学领域,志在探索未知的世界。戴森教授早年为量子电动力学的巨擘,与诺贝尔物理奖擦肩而过。1956年发表的《自旋波》论文受到无数引用,堪称物理学史上的重量级论文之一。戴森称,“自旋波”或许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戴森教授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服务四十年。戴森获得许多殊荣:伦敦皇家学会休斯奖(Hughes Medal)、德国物理学会蒲朗克奖(Max Planck Medal)、欧本海默纪念奖、以色列海法理工学院的哈维奖(Harvey Prize)等。他著有《全方位的无限》、《武器与希望》、《宇宙波澜》、《想象的未来》、《太阳、基因组与互联网:科学革命的工具》、《想象中的世界》等书,在科学界和大众中都激起极大的回响。